笔趣阁 > [综]杯具女配修仙路 >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综]杯具女配修仙路 !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要杀那个手段诡秘的老道,还真是比较难。一是要避开辽国其他人的耳目,这老家伙的重要性,无论是萧天佐还是铁镜他们应该都是知道的。如果是普通的一个人,自己只要和当地的官员通点气儿,随便找一个理由儿就可以正大光明地除掉他。但是现在也只不过是想想而已,萧天佐的能量可比他这个刚刚领了差事的驸马大得多。再说暗杀,看这一次那老道士就弄了个鬼来威慑他们,那么下一次呢?万一他弄出个妖怪来,估计就是该有去无还了!

    一时间,杨延辉也自认为不能拿那个老道怎么样,也只好把现有收集的比如辽国的兵力、粮草的调集情况,都一一地暗中送往了大宋边境的杨延朗处。本来,杨延朗还十分怀疑这些机密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因为随信而来的,只有一张署名“早已死在宋辽战场上的亡魂”的纸片。但是随着他对这些信息的核实,却惊愕地发现,这些机密都是真的!

    杨延辉试探性的用这些信息,摧毁了一些辽军的探马和运粮队。无一例外,全都成功了!他在辽国的探子也证明,知道此事的萧太后他们是十分的震怒,还在大辽境内彻查了好久,看到底是什么胆大包天的南方探子,胆敢深入大辽的领土探听机密!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无论是真的大宋探子还是杨延辉自己的人马,都在大辽隐蔽了起来,不敢在这段时间再冒出头来顶风作案了。因为这一次彻查的范围,已经扩大到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的所有大辽领土上的汉人之中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大辽已经尽力的拉拢汉人中的文人以及士绅很久了,但是这一次,就连他们都没有幸免,统统在查。可见,老太后这一次是真的气疯了。

    全国上下都陷入了这钞纠察’危机,铁镜的积善堂和农庄,也是被反复地排查了好几遍。但是好在,她收留的这些人,虽然流离失所,但是却并不是流民。大家都是在燕云居住有户籍的农民。而且互相之间也都差不多是认识的,是以查来查去也没有什么可疑的,渐渐地,倒是比别处平静。

    杀了不少真探子假探子之后,萧太后的怒火也没有平息下来。她命令萧天佐立刻集结大军,早点布下他已经夸了海口的什么雁门阵。让敢于挑战她威严的宋军吃吃苦头!萧天佐得了命令,就去铁镜的农庄上寻找做善事已经做上瘾了的严容老道了。他可是已经在萧后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这一次的大阵,一定叫宋军有来无回!

    严容虽然不舍得离开铁镜的身边,浪费学习的机会,但是早就已经答应了萧天佐的事情也不能不办。再说,自己能够跟着公主娘娘学习,也是因为萧天佐提供的机缘。这因果不能不还!铁镜知道之后,也没有拦他,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大阵一起,死伤无数,所造杀业,不在少数。你要好好地考虑清楚!”

    严容点了点头,这他自然是清楚得紧的。到时候他自然会和萧天佐掰扯明白的,所有的与那个阵法相关的事情,他都会教给萧天佐,并且和他说清楚了其中的厉害。但是摆与不摆的,就全是萧天佐自己的事情了,与他老道士无关。什么杀业的问题,他老道士要背也只会背一点,其余的就都算是萧天佐自己的了。反正他大将军行军打仗,杀得人难道还在少数吗?多点儿少点儿,也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再说了,就算自己背点杀业,在严容看来也无妨。因为道家与佛家不同,不注重杀业重否,而重视因果。能够还了因果,背点杀业又怎么了?等到成了仙,谁还管你杀业不杀业的?龙虎山上那群牛鼻子还专门杀妖怪来以杀成道呢!怎么不见他们渡劫时比他们这些深山静修的道士天雷大点儿呢?!再说了,他们这些道士茹素,也不是为了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慈悲心肠,而是,为了让他们自己的道心静下来。不以口舌之欲阻碍他们修行的道路,没见吕祖他老人家,还每日都饮酒观花好不自在呢吗?

    严容是放下了积善堂的事物到了萧府去,专心致志的教授萧天佐阵法的使用。而铁镜呢?现在也没办法再在积善堂施药了,因为她自己也已经自顾不暇了。几个月过去了,她的肚子早就挺了起来,眼看着,就要临盆在即了。自然是不可能每日里早出晚归,为穷人们看病了。

    但是好在,积善堂营运了这么久,也已经可以自行运转了。因为有不少家人生活在农庄上的妇女,都到积善堂来帮忙。再加上铁镜出资请来了几个大夫坐镇,积善堂倒是也没有停摆。而且,自从铁镜在农庄里面使用了‘神农锅底灰’,现在这个秋天可真的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了!所种稻米和小麦,居然可以有4石和3石多的亩产收获!简直比南边的大宋最肥沃的土地还要厉害!这个统计数字一出来,震惊了农场上做活的所有人!

    因为单只看压弯了的稻田,还有沉甸甸肥大的麦穗,都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丰收年。但是如果按照这个统计来说,那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迹了!因为这一年只不过是开垦的荒地的第一年收益,现在这农庄的地还只是粗垦,根本算不得什么良田。现在就是这么多的产量,那么等到这地真的耕熟了的话,那

    不单是农庄上的流民们三呼万岁,都在心里暗暗认为是铁镜公主悲天悯人,感动了上界的神仙,以至于降下了福泽。就连在宫中的萧太后都闻听了这个好消息,坐都坐不住了,来到女儿的府上,与她一起去参观那祥瑞之兆。有那个爱溜须拍马,但是又对铁镜很嫉妒的皇亲就说,铁镜农庄里之所以能够亩产那么多,全是天降祥瑞于大辽的缘故。公主很该将土地献给国家才是。

    但是说这话的人,立马儿就被萧太后兜头儿啐了一口。在她看来,自己女儿当初逢凶化吉之后,就开始竭尽所能的做善事,那农庄原有的地界儿,可真没听说过土地肥沃来。这全都是自家女儿善心感动天地的善果,岂能让这起子小人想法儿破坏了去?!没看现在在铁镜的努力下,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们都渐渐的归了心吗?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们披肝沥胆和大宋开战打下来的江山,夺下了的子民,都让这群后方的混蛋糟践了。好好的燕云十六州,本来应该比辽国原有的领土都要富庶。但是现在你看看,让那群蛀虫们这个拿一点儿,那个啃一块儿的,百姓们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了,他们倒是吃了一个肚滚溜圆!要说是当初刚刚占领燕云,说是要派谁去当南京留守他们都挣来抢去的呢!原来都是这个原因!真真是能够气死个人!

    但是好在,铁镜的善举居然一步步的做大,并且卓有成效了。你说要是早这么干,让汉人百姓们归心,那说不定自己的辽国大军早就打到汴梁去了呢!现在铁镜的积善堂已经开遍了燕云十六州的每一州,说不定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的效果呢!

    萧太后在农庄和积善堂视察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于是还下旨给积善堂和农庄大开绿灯,让满朝文武为之侧目。虽然铁镜公主是契丹的二公主,更是萧太后的亲生女儿,但是让她这样子招揽人心,恐怕倒是齐王韩德让,当时也在萧太后的身边,但是他也没有拦下这个旨意。虽然他在辽国为官已久,但是他毕竟也算是汉人。早年,也是受过那些无聊之人的歧视的。朝中大半的汉官,实际上都是他的手下。眼下汉人已经在辽国的人口中超过了契丹人了,他也希望能够早日让汉人融入辽国,将朝廷不断地壮大起来。也让自己的同胞们能够生活的好一点儿。所以,他不但没有反对,对此还很支持。

    这从天而降的高产粮食,不止解决了幽州城的贫民吃饭的问题,还可以支持着其他州城中的农庄的建立。很多流民都越发的安定下来。虽然仍旧没有土地,但是在铁镜公主的支持下,他们也渐渐的从被公主雇佣种地和修建房屋农庄的活计转到了自己开发一点小生意来创收了。

    就拿幽州城来说,原本二十六坊只有契丹人集聚的少数地方很繁华,其他的却也是在流民的衬托下显得很萧条。但是现在,因为有了充足的物资做背景以及因为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安全而吸引来的更多的各国商人来办货,各种小吃摊和小商贩全都出来了。弄得整个坊市好不热闹!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安定,幽州城的百姓现在渐渐的都有了新的生活希望。当然,他们最希望的是现在的安稳日子不要被打破,比如,不要打仗了。

    但是,他们很清楚,雁门关那里,大战即将开始了!一触即发的战事,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期待就可以不发生的。只盼望,战事不要毁了他们现在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家,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