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把酒临风文集 > 三姐妹二

三姐妹二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把酒临风文集 !

    用美丽捍卫美丽只能保存半个美丽,用成就捍卫美丽才能保着整个美丽。

    赵晴和林惠在学校一个教物理,一个教语文,不到一年两姐妹在那个认学生分数不认人的学校站着了脚。赵晴苦干加巧干,林惠巧教加乐教。学校各项评比,二姐妹遥遥领先,令人瞠目。进校后第一个年终评比,二姐妹双双参加了市里的优秀教师表彰会,还是一个碗吃饭。

    那时时兴从教师中选拔妇女干部,赵晴的舅舅当时是县里主要领导,赵晴走上了仕途。按理说林惠稍稍努力也许姐妹同行了,可林惠是学中文的,接触了太多仕途上不得志的古代文人墨客的缘故,她不想让“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她说:“乌纱帽好比是紧箍咒,怎比这给天真无邪的孩子打交道快活。”她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事业上各奔其程了。

    有一天,赵晴邀李惠给她一起去舅舅的朋友家。林惠感到那天的气氛非常,漂亮而讲究的红木桌椅,精美时尚的餐具,林惠有刘姥姥进大观圆的感觉。更令人吃惊的,还摆了六个菜盘,现在摆20也不稀罕呀,可那时觉得国家主席也不过吃那样饭吧。陪着吃饭的领导夫人笑容可掬,尤其那个满身女人味的军官摸样的人甚是殷勤有加。林惠偷偷拉拉晴的衣襟“姐,我想走”“别!”赵晴紧紧地握一握妹妹的手示意等等。

    好不容易熬到要走了,林惠一脚穿到门外,逃跑似地走在前边,后面他们送姐姐的热情和话语她没有听见。

    “晴姐姐,你是搞什么鬼呀,你舅舅和他家啥关系,让人家这样破费?”

    “人家当官的,是家常便饭吧。”

    “也许是,以后这样的事可别叫我了。叫我不自在死了”林惠没有太多的心眼,信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林惠刚下课,校长迎面找来,谈话的态度再策略不过了。言外之意是别阻挡赵晴的婚姻。林惠腾站起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校长:“你到底想给我说什么呀,赵晴什么时候谈婚姻了,我还想给她寻个主呢?你是要她说媒咋地?”

    校长笑笑没说:“啊!我明白了,你们姐妹感情很好,是有人拖我问问你,赵晴是不是心里有人了。”

    “没有,我敢打包票,你要是给姐姐介绍朋友可要先过我这一关。”

    其实有几分虚荣心的赵晴有几分不情愿的给那个十足女人味的军官恋爱了,她实在是看上了他父亲的权利。才同意这门亲事的。前时她没有明确表态,急坏了领导夫人,怕是三妹从中作梗,才叫校长“投石探路”的,虚实探清了,在领导的强大攻势和显赫官位的引诱下,赵晴走进了县委大院,成了“官家少奶奶”

    赵晴的婚礼办是当时最排场的,宾客满门,应有尽有,她的军官丈夫叫薛兵,瘦,身高不过1、62米,文静秀气的脸上白里透黄,说话面带笑。如果脱掉那身军装,绝对是个称职的大丫鬟。上帝也真会开玩笑,他的父亲跟水浒传鲁智深的扮演者有八分想象,母亲也高高大大,怎么会造就出这个四不象的“产品”天知道他怎么那样绝类女人。他象个陀螺滴溜溜地转,就一个婚礼议事他就帮赵晴理了十几次头发,衣服也扯了几十次回。就一个结婚照,他围着赵晴转了不只四五圈。他穿梭在宾客之中,自始自终笑的没有合拢嘴。赵晴看到宾客们讨好的笑脸,看到前退后继送来的贵重的礼品,更主要是看到高高在上,十分威严的领导公公。脸上始终是陪着微笑的,可实在是笑的不是十分灿烂,不是发自心底的幸福,真的有好几分迁就。淳朴善良的李桢看到二妹婚礼办的如此排场,她有几分羡慕,几分欣喜,还有几分欣慰。只有林惠觉察出二姐心底的秘密。她心里揪个大大的疙瘩。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忧。

    赵晴不仅仅是因为公公的位置显赫,她是个有本事的女孩子,工作真的拿得起放得下。

    就在她当上副局长的那年夏天,两期党校学习班,让赵晴在那个县城里红起来了。那是正科级以上的理论学习班,赵晴本不是主讲,主讲师是从外地请来的。炎热的天气使老人得了热感冒,身体实在不支。又赶到学习班将近结束,作为抓这项工作的赵晴,不得不走上讲台。她的声音有女人的清脆还有男儿的浑厚,有女人的甜美还有男人的阳刚,如山野的清风,如敲响洪钟,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最叫好的是她渊博的知识,不看讲稿信口讲来,旁证博引,有凭有据。引起会场阵阵欢呼和掌声,特别是有几个年轻干部,随时递上个纸条,问个比较奇怪的问题,赵晴对一把纸条,一把问题,知道的回答的滴水不漏,不了解的巧妙给许下承诺,在什么时间内给予答复。大热天每次上课大家都及不可耐盼着下课。那天竟然不知不觉延长3个小时,从此成为小城里一大新闻,当官的见面总问:“听过赵局长的报告吗?不听是个最大的遗憾。”

    让赵晴最露脸的还是她一个弱女子,为县里平息了一场很大的民族纠纷。

    这里有几个乡的回民占2/3,他们和汉民因一家的矛盾,引起了整个的民族的矛盾。他们人不多可非常的团结,他们有他们的首领,经常打伤汉人,还推倒汉民的房子,打死汉人的猪、牛、羊。那一方汉民一提起回回都胆战心惊。成为当地的恐怖。县公安抓了他们几个人,可捅了马蜂窝,他们成千上百的聚集在县委、县政府闹事,连正常上班就不能。几次他们浩浩荡荡的人马上访省市。县领导怕影响他们的政绩,围追阻截,县里压乡里:“如果谁的乡出了漏子,提着乌纱帽来见。”乌纱帽都是重金所换,谁舍得丢掉,那里乡的书记就剩下没有给回回们跪下了,哪里还有官的威严。夜晚看着怕他们跑掉轮流上岗,不敢睡觉。白天心惊胆战,作卧不安。他们被难为的蹲在上访的拖拉机前,抱头大哭:“你们要去就从我身上压过去吧!”那些回民觉得好笑,越发肆无忌惮。

    赵晴在学习班的传闻,提醒了县委主要领导,经赵晴公公和他舅舅同意后,决定让赵晴去蹲点试试,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赵晴欣然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她带了几个助手,就住进了回民的乡里,辛辛苦苦跑遍几十个村庄,了解实情,掌握矛盾的焦点。开始先单独和阿翁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到一个一个坚冰打破,在进行全面战争。她用了46天的时间走了上千里路,走访上千个人,开了7次汉回代表大会。终于使回汉握手言好。她凯旋而归时,全县所有头脸都来给她接风。那两个乡的书记拉着赵晴的手不顾在场那么多各级官员,痛哭失声。从此小县里的官员们睡上了安稳觉。

    一个多月的风刮日晒,丈夫薛兵看到赵晴那黑不溜秋瘦了一圈的小脸,心疼的流了好几滴泪。

    人都说,官场如战场,可赵晴在官场总是一路凯歌,一路顺风。她不到二年就登上了副县长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