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把酒临风文集 > 心烛六

心烛六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把酒临风文集 !

    74年已经是文革的后期,学生要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

    华春燕所在学校的所谓学工活动,有时也算是走过场吧,也就是一群一群的学生到工厂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开刨床,到翻砂车间摸摸模具,个个摆弄一手一脸的油污,活象戏里的花老包,大家新鲜得唧唧喳喳一阵打闹,一阵欢笑。

    学农更简单,正赶上麦收季节,由老师带队到近郊,自带镰刀帮助生产队收麦子。春燕他们班还闹出闻名全校的趣事。女生艳艳一把麦子没砍掉,把刚买的新鞋子砍开了嘴,一走鞋一掉,一瘸一拐的把人的肚子都给笑疼了。男生兵兵抓一把麦子砍不掉用尽全力拔,一屁股蹲到麦茬上,把裤子扎几个窟窿,大家跳着笑话他,羞的他捂着屁股打圈转。队长笑着说:“你们真是越帮越忙啊!”华春燕和很多同学一样没留下什么典故,也没砍掉几棵麦子。而她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选上出了黑板报。

    最意思的还算是学军了,学校要求每人都有一身黄军装,一个木头枪。就是添这身行头可让春燕作了大难。暑假集训的日子很近了,她求三哥哥刻个木头枪,用红黑墨水参了涂抹好,求四哥借个胖胖的褂,求姐姐借来条大大的裤子。改了爸爸一条旧皮带,给朋友借来一个小军帽。把家里一床旧棉被用块绿布裹了,打了背包。等她全副武装好了,那滑稽样子连她自己都笑的直不起腰来。

    全副武装的几千学生,开始真能以假乱真,那阵容真象“沙场秋点兵”就是背包的大小没办法统一。几千学生被子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有的薄,有的厚,有的捆的方方正正,有的歪歪扭扭,训练步伐的时候,不是他的背包散了,就是他木头枪掉了。同学们只能憋的咕咕笑,绝对不敢笑出声的。华春燕的身体瘦小,大热天身上背着背包,还有那个足足有五六斤重的木头枪,连续几天的“立正!向右看齐!正步走”等一系列动作训练,大家都累怀了。

    第六天下午,天热的发了狂,树木都象病了似的,无精打采的低着头。训练不到一个时辰就汗流浃背。特别是教官要同学们作那个持久动作,可把人给害苦了。就是一脚抬起绷直,重心放在另一只腿上,要坚持10分钟,可不到六七分钟,华春燕腿一酸,身体失去重心,突然向后倒下。这下不当紧,一排同学都象演一个共同舞蹈动作,一下子都倒了一大串。每个人背上有个背包,前排的压着后排同学腿个个半躺着身子,那哭笑不得的样子,把教官那绷紧的脸也给逗乐了。

    教官为了严明军纪手指还没站起来的华春燕:“起立!出列!”她战战兢兢走到队伍前:“报告!我不是故意的!”教官没正面回答她,却对她发出几个口令:“立正!正步走!一二一华春燕跟着口令虽然衣服极不合体,可动作干净利索,教官喜欢上这个小同学,她因祸得福被当场封为二(1)中队队长。从此,华春燕脖子上挂上一个军绿色的口哨,整队,喊队,她在队伍前面作师范,教官到队伍里单独纠正动作,一个月的努力训练,他们班汇报表演得了第一名,高兴的教官把春燕一下子举得老高。

    这次军训对华春燕是一种自信能量,一种自强动力,一种勇往直前的士气。

    当时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伟大号召。开展全民性的体育活动,学校更是一马当先。体育运动普及到每个教学班都有代表队,每个学生都是运动员,每个老师都是教练员、裁判员的程度。华春燕就是在那个环境里脱颖而出的体育健儿。她运动场上飞奔的身影,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每个精彩的终点冲刺赢来无数的欢呼和掌声。

    市中小学秋季运动会,在市体育场轰轰烈烈开三天了,小学组100米决赛马上就要开始,队员们早穿上漂亮的运动服,跳跳蹦蹦,各自展示着起点之美。太阳跃出云层阳光普照在她们身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终点裁判员对好了各自的跑表。刚刚参加完小学组田径60米取得第一名的华春燕,在模拟起跑动作时,突然脚撇了一下,一阵钻心的疼痛。那时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都在教练的全神贯注之下,教练李老师急忙跑上来“怎么了?”她试着又跳了一下,疼!可她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老师笑一笑说“行”

    “嘟”一声哨响,春燕象一支离弦的箭,飞一般冲向终点。

    “9号,第一”终点裁判的小旗指向华春燕,赛场上一阵欢呼。春燕冲到终点就一步也不能走了,脚脖子当时就肿起好粗。队员们一起涌到她身边

    华春燕顽强拼搏的精神,飞遍整个赛场成为佳话。最让她兴奋和喜悦的是,她的奖品中有一身大红的运动衣,开始爱美的小春燕穿上时,欢快地用一条腿跳了一圈又一圈。

    后来华春燕选拔到市里,在“火车头体育场”参加省队集训20多天。最后在河南省小学田径比赛中获60米银牌。她让她的小学母校出尽了风头。当她抱着奖杯回到学校的时候,全校师生是全员出动列队为她接风的。从此大家管她叫“小飞燕”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新闻焦点人物。

    13岁的华春燕进入初中以后,她进了业余体校,那时体校有两大优越,一是每个月可以补助8斤粮票,这对当时她贫苦的家庭是一个不小的贴补。二是要发一身印有体校字样的运动服,能风风光光地走大街上,别提多神气了。

    她在体校篮球队担任队长。就她的身高作篮球中锋并不占优势,而她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灵活机动的进攻、防守、组织能力,使球队团结合作,奋力拼搏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强队。她在篮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低空优势,穿梭如燕、运球自如,投篮命中率使人瞠目,她小小的瘦弱的身材让那些牛高马大的中锋们都败在她的手下。

    那时学校举行运动会特别频繁,哪有那么多体育裁判。一些不懂体育的老师临时培训上岗当裁判,在当时还引起一个笑话:

    一次篮球比赛时,华春燕所在的二(1)对二(3)班代表队,在场上打的难分难解。那突击培训的裁判老师,心里默念着刚学的几个篮球规则,一眼看到华春燕队的一个队员带球,春燕身手利索很短的时间内几次从三秒区飞跑而过“嘟”的一声他吹响了哨子,队员们的停着了手,面面相觑,问其原因,他理直气壮的说“红5号三秒!”华春燕急忙跑来争辩“老师我就从那里跑过呀!一秒也没停啊!”那个裁判竟然瞪着眼睛大声说“你是快三秒!还不认帐!”“轰”全场爆发轰轰烈烈的笑声。从此这个老师的“快三秒”的绰号带了一辈子。同学们也常拿那个笑话给春燕开了不少玩笑。

    华春燕优美的身材和矫健的动作,引起自由体操教练的注意,她说,春燕在篮球发展远没有体操潜力大。从大局出发就把春燕从篮球队调到自由体操队。也真叫那个老师说对了,华春燕很快喜欢上自由体操,她不但有美好的身段,更主要的是有火一样的热情和大无畏的独特风骨。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半年多刻苦训练,一些超难度的高飘空翻动作,她都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她在运动场上那优美娴熟舞蹈表演,常常引起在场观众阵阵喝彩。

    省里大赛的日子仅仅还有10多天了。

    体操训练刚刚结束回到家的春燕,看到刚从新疆出差回来的大哥提了一大兜东西。

    “春燕,猜是什么东西?很好吃的。”哥哥笑着把兜打开。

    “哈密瓜!书上我看到过的,新疆特产我都渴死了!哥!看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这个我全包了真甜哪!”她第一次吃这希罕东西,又是热身子吃的太猛,一下子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几天抢救她才脱离危险,可把童义赞一家和学校老师吓坏了。全校师生为她捐款治病,都想她到省里参加体操比赛的项目肯定要弃权了。没想到华春燕却以惊人的毅力,出了医院就走向赛场。

    体操比赛是在省体育馆的大厅中举行,圆形阶梯的一层层座椅上全是黑压压的人头,馆内的大喇叭演奏雄壮的体育进行曲。

    “028号,请出场比赛”大会主席台的广播在叫号,这是春燕的运动员号码。市体校的女教练陈老师早就手心捏了一把汗,听到叫号的声音,立即更加紧张的提起精神。

    “燕子尽力而为!别怕,老师在!”她的声音激动的有点发抖。

     春燕给老师一个微笑,回头就健步走向方方的红色地毯的一角。当她打开身体跳到比赛场地的起点时,送给裁判席一个甜甜的笑脸。

    伴随美妙的音乐节奏,她昂首挺胸舒展双臂,以小翻加转体空翻一周再接小翻的开场高难度动作,赢得了全场一阵赞叹。优美的舞蹈与高飘的空翻柔美结合,动静适度、刚柔并济,似嫦娥奔月,如银蛇出洞,整个赛场静的没有一点声音。随着她前身后空翻一周半稳稳的结束动作落地,站立告别,整个赛场一片欢呼,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华春燕在整套动作中,无论是空翻落地还是其他动作的完成质量上都无可挑剔,只是因舞蹈编排的创意上扣了分,她最后以9、28分的成绩仅0、02分之差获得本次比赛的银牌。

    陈老师高兴地一下子把春燕抱起来,她却伏在老师肩上哭了:“老师我没有拿第一。”

    “还第一呢,我就担心你有病刚好,动作拿不下来呢!”

    “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这是当时毛主席的号召,华春燕除了坚持体育锻炼,她从来没因为训练放松自己的学习,她很会运用时间,课堂上尽量完成当天的作业,学习任务如果和训练发生冲突,休息空间她也决不放过。夜晚休息前她都要把当天的功课再温习一遍。

    她在外出参加培训的时间,教练把他们安排到省里的某学校临时听课,其他队员想应付,她就告诉同学们说:“咱们的作业要互改,谁也不能把课程落下。”

    你看,学校今天在操场举行中学生“对抗赛”就是每个班选出10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有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口头作文、语文、数学知识抢答题。也就是共三大项体育、语文、数学,每一项可以抽签,实行单项淘汰。按说体育她是强项,可偏偏抽了“俯卧撑”是她最不喜欢的,并且胳膊刚受了伤,做第一个就觉得疼痛难忍,她就是靠一股子不服输的宁劲硬是夺得第一名。

    她所在中学初中阶段举行了两次“对抗赛”华春燕两次获得全能冠军。

    有人说她是天才,她说:其实我并不聪明,就是我在想偷懒的时候能管着自己,常常用“再坚持一下”这句话鞭策自己。

    雏燕飞起来了,迎着一轮初升的太阳,驮着希望和梦想,飞向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