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和风动 > 川有恶雨山隐雾1

川有恶雨山隐雾1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和风动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一支蒙古铁骑号称无敌,横扫中原。

    时值崖山海战之后,又是一个春天,正应当是草长莺飞,拂堤杨柳,中原大地却并没有那一片和煦,春风醉人的景象。

    一个穿着破麻衣服的老者,莫约五六十的年纪,正沿着钱塘江顺流而下,且走且停,一路目睹满目疮痍的临安府,脸上满是悲切之情。

    他不像是临安府人,对这临安府地形不太熟悉,向路人问明了钱塘江,便顺着钱塘江走着,他自己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渐渐地他也走迷了,走到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风景秀丽。

    “大造化,大造化。”那老者开口,临安府乃是国都,此处又秀色可餐,不说熙熙攘攘,这里也应该是一处极为热闹的踏春游玩好地带,但是这里却显得极为冷清,元人当道,百姓衣不蔽体,更无饭食,生存尚是一个问题,哪里有功夫去欣赏这里的美景,整个江南万户萧疏,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那老者却显得极为高兴,一头扎进了这处小山村。说是一处小山村,实则就几户人家,树林密布,只有稀稀落落的几间破茅草屋而已,远远看去,与兽类洞穴无异。

    那老者在树林中看到了两名青壮年人正在休息,一个高大壮实,一个相比较而言有些瘦弱,两人虽然衣着破旧简陋,但是人面却颇有神韵,不像是一般的农家儿郎。老者有意上前攀谈。

    却远远地听那壮实些的青年道:“文天祥文丞相被押送到元大都去啦,可惜了文丞相一世忠烈,我宋人顶梁柱倒大厦已倾,可惜可叹!”那瘦弱青年也叹道:“是啊,现在举国皆盼着文丞相早死,以齐一世英名!”

    那高壮青年沉思,道:“有理,文丞相早死,于他于宋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全国子民都在盼着文丞相早死,文丞相也早就视死如归,我宋国能有此人,着实是一大幸事!”

    那老者听他们谈论文天祥,顿时身体如木雕一般定在了哪里,又听着他们言论出奇,谈吐不凡,不像是泛泛平民,决定继续听下去。

    那瘦弱青年又说道:“那元人劝降文丞相,告知文丞相在这乱世之中投身蒙古,享受一世荣华富贵,岂不美哉?天下自是他蒙古人的了,史书自有他蒙古人书写,让文丞相效忠蒙古,帮助蒙古人一统天下,立下千秋不世之功,被后人歌颂千秋。”“呸!什么谬论,若是文丞相投身了蒙古人,非但不会被歌颂千秋,反而会被后人唾骂几百年几千年!”瘦弱青年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所言甚至。如若不然,怎么会全宋国子民都盼着文丞相早日殉国,以全大义!”

    “唉!”重重的一声叹息。“那蒙古人空有一身武力,一支铁骑,在我宋国国土上尽行劣事,烧杀抢掠,***女,无恶不作,为世人所不齿!这等蛮人,又如何会撰写史书,歌颂文丞相,若是文丞相失节,有的只会是宋国子民的流传,唾骂一世!宋国可亡,人言可畏,人是无论如何不会死绝的!”

    须臾,那老者见两个青壮不做声了,正准备回村子,老者从林中轻飘飘跨了出去,叫住了两人:“二位请留步,听二位小哥论及文丞相,一番言论,颇是高深,不像这山野村夫,敢问二位小哥名讳?”

    两个青壮大吃一惊,那老者距离他们没有几步之遥,他们竟然没有发现旁边就隐藏着这么个人偷听他们说话,善恶尚且不知,两人对视一眼,双双戒备。

    那老者看他们一副防备模样,哈哈一笑:“两位小哥不必如此,我不是恶人,更不是元人,对二位只是有靠拢之意,并无恶意。”两名青壮仔细端详老者,但见老者面向和善,身穿一身破布粗衣,不像是什么歹人,也都放松了下来。

    “老人家从何而来?怎么会寻到这里来?”那高壮年轻人问道。

    “我从西北而来,一路游历,为了讨一口饭吃,尚不知到哪里去。”这老者答道。

    “哦?西北而来,西都长安也叫西北,西出玉门关向西域也叫西北,不知道老人家说的西北指的是哪个西北?”高壮年轻人疑惑道。

    “自是从关内而来,西域此去万里之遥,我这把老骨头可走不动哟。”

    “老人家既说西域此去万里,难道关内西北到这里就很近吗?老人家来我村落,连个来历都不肯说明吗?”

    “你这娃娃真警惕”

    那瘦弱青年向前:“好了好了,老人家慈眉善目,身着简陋,不像是什么歹人,想必不过是流离的难民,只不过想来讨一口饭吃,并无恶意,不要再这样盘问了。”接着又对老者说道:“现在世道乱啊,留个心眼总是好的,老人家莫怪。”

    老者笑了笑:“理解,理解。”

    瘦弱青年又道:“我叫肖盛,他叫肖复”以前都是临安府人,元人南下,我们才找了这处僻静的地方隐居起来。

    “肖复,肖盛”,老者在心里把这两个名字默念了几遍,眉头大皱。

    老者问道:“临安府既是国都,元人应当不少,为何你们要在这种地方隐居起来?”

    那瘦弱青叹息道:“如今普天之下都遭受元人铁蹄践踏,听闻西出玉门关外的西域更远的地方都有元人的足迹,再远又能逃到哪里去?反倒是这处山林,虽然距离国都不远,但是丛林茂密,人烟稀少,倒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老人家自西北而来,想必一路上所见风景应当繁盛,可否给我们哥俩讲讲?”

    叫做肖盛的青年回答的含糊其辞,又反而给了老者一个软钉子,要探一探他的口风。

    老者愁眉紧锁,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他心中悲痛,道:“我自秦岭而来,一路上只见百姓苦不堪言,人命比草贱,再无其他好风景了。”

    肖盛沉声道:“倒是我失言了。”

    肖复又抢道:“秦岭之大,不知老人家家在何处,姓甚名谁,如何敢孤身一人在外游走?”

    老者答道:“我常年独自居住在山中,不通世务,更没有名字,我的老家地处终南山脚下的一处小山丘,虽近了仙山之名,却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山包罢了。”

    二人大感惊奇:“老人家连家人朋友都没有吗?我只道老人家只是个流离失所的难民,却不曾想竟然是一个隐居仙山的高人。”

    老者笑了笑:“没有,没有,说了山也不是什么仙山,我也不是什么奇人,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罢了。”

    天色渐晚,肖复肖盛二人领着老者回村子去了,村中寥寥几户而已,偶尔碰上一两个人都睁大眼睛看着老者,满怀警惕之色。

    两人领着老者来到了一间茅草屋旁边,肖盛说道:“这是我一个表亲家,家中还有一个床铺,就是简陋了一些,老人家就在这里将就一晚上吧。”

    “陈公,陈公。”肖复冲着破茅草屋吆喝了几声。过了好一会功夫,才听见‘吱~’的一声,茅草屋打开了一道缝,探出来一个小脑袋,怯生生的看了一眼两个青年跟老者,原来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衣着同样简陋,却透着几分灵气,快步跑到了肖复二人面前问道:“大哥哥,这个老爷爷是谁啊。”言语之间很是亲热熟络。

    肖复摸了摸小孩的头,笑道:“一个远道而来的老人家,流浪到此处,就让他在你家借宿一天两宿的吧,兴儿,陈公到哪里去了,不在家吗?”

    被唤作兴儿的小孩眨巴眨巴眼睛,甚是可爱,小声地说道:“陈公在屋里呢,他最近身体不好,这几天像是着了风寒了。”

    肖复一阵叹息:“这山中没有郎中,更没有良药,小病也可怕的紧呐,希望陈公能熬过去吧,兴儿,我们走了,你领着老人家休息去吧。”

    兴儿轻轻点了点头道了句好,两人便就此离开了了。

    老者听闻他们谈话,对孩童说道:“我虽然一届山野村夫。但每日闲暇爱看着杂书,对医药也有一知半解。不妨带我去看看吧。”

    孩童大眼睛看了看老者,一脸懵懂,牵着老者手进屋去了。

    屋中躺着一个中年模样的人,容貌还算俊秀,只不过比一般人多了几分病态,正看着老者与兴儿,问道:“兴儿,这是何人?”

    兴儿答道:“是两个大哥哥带来的。说是逃荒过来的难民,要在咱家借宿两晚。”

    那陈公上下瞄了瞄老者几眼,方才说道:“那如此你去弄一些饭食给老人家吃了,然后速速带老人家走吧,这里挨着临安府,常有元人出没,不是久留之地。”

    兴儿听了疑惑的问道:“陈公不是说这里山林茂密,一般不会有元人寻到这里来的吗?”

    陈公严厉地瞪了兴儿一眼,并不说话了。

    老者哪里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倒也释然,这世道在外边来个生人总是不放心的。

    老者上前道:“我曾经了解过一些医药皮毛。我且来给你看一看病症。”说着拉起了陈公的左手,三指并拢,搭在了陈公手上,良久,老者眉头紧锁,表情复杂的说道:“这风寒倒是小病,养一养,发几次汗便好了。只是这尺脉细小,沉脉迟且弱,浮中皆无,这是肾气不足,阳虚的症状啊,阁下正值壮年,不应该有此脉象啊,奇哉怪也。”

    陈公听闻,急忙收回了手,惊怒道:“你又不是郎中,何要满口胡言,我只不过最近染了风寒,却被你说的那么严重,怕是哪里来的江湖骗子想骗些钱财吧!”

    老者摇了摇头,却并不与他计较了,只是对陈公与兴儿看了又看,想看出来些什么。

    忽而老者问道:“敢问阁下与这个小孩是什么关系。”

    陈公哼了一声,并不回答老者的话,倒是兴儿答道:“他是我的叔叔。”

    说完向陈公看了一眼,在看他的反应如何。

    陈公没有说话,自然是默认了他们叔侄关系。

    老者笑了,摸了摸兴儿的脑袋,说道:“兴儿,你既说是叔侄便是叔侄,为何还要看陈公一眼,难道说说关系还要确认一下?”

    “兴儿过来,不要与他说话,生人勿近,你都忘了吗?”

    “兴儿知道了。”说着跑向了陈公怀里。

    老者看着兴儿狡黠问道:“兴儿,既然你俩是叔侄关系,陈公姓陈,你叫兴儿,想必你的全名叫陈兴了?”

    兴儿依偎在陈公怀里,弱弱地说道:“不是的,兴儿姓肖,名叫‘肖兴’。”

    “哦?‘肖’这个姓氏可是不多见啊”。

    老者还想继续问下去,抬头看见了陈公凌厉的眼神,后边的话都没有说出口,但是心中对这二人的身份已经是了然于心。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