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月落昼锦堂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但仁宗皇帝对刘平的处理,却没有等文彦博、庞籍审理出结果就做出了决定,而这个决定的做出,就源之于陕西安抚使韩琦。

    就在仁宗皇帝派文、庞二人赴河中府不久,陕西安抚使韩琦给仁示皇帝送来了两封奏折:《总管刘平忠勇奏》和《乞优赐褒赠郭遵及录其子孙奏》,向仁宗皇帝汇报了三川口战斗的情况:

    平以疲兵数千,敌贼十余万众,昼夜为战,为德和所累,既就擒,犹詈贼不已,忠勇无愧于古人。今以诬言所惑,悯忠恤孤之典未下,边臣岂不解体乎?!

    夏虏寇延州,西路都巡检使、侍禁、阁门祗侯郭遵从刘平与贼战,(敌将)有跨马舞二剑以出,大呼‘欲斗将者’,平问诸将无敢敌者,遵独请行,因上马,舞二铁锏与贼格斗,贼应手脑碎。遵又横大钢刀,率百余人进陷虏阵,凡三出三入,所杀者几百人,遵马倒,为贼所害。闻贼中皆叹服其勇也。

    韩琦,向仁宗皇帝陈述了刘平、郭遵等将士,在三川口一战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和郭遵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并指出刘平兵败,完全是受怕死逃跑的鄜延路监军黄德和所累。

    此时,在仁宗皇帝心目中,没有人能比陕西安抚使韩琦提出的建议和报来的情况让他更相信的了,于是,仁宗皇帝不等文、庞二人审理结果,便下诏赐刘平、石元孙二人其家绢500匹、钱500贯、布500端,并特赠奋勇杀敌牺牲的郭遵为果州团练使。

    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和某一种契机下,促成同时代的精英人物风云际会,来共同描绘一段峥嵘的历史,而这个将要和韩琦风云际会的精英人物,就是大宋一代文豪,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范仲淹。

    应当说,没有韩琦的安抚陕西,就没有早已远离朝廷的一代英杰范仲淹出掌西北一隅战局;而没有范仲淹出掌西北一隅战局,就不会有韩琦以烈烈忠诚之心兵败好水川、遗恨西北大漠的悲剧。

    如果,能让历史重新退回900多年前那个时刻,韩琦,还会为了国家利益,以全族人性命担保,向仁宗皇帝举荐范仲淹吗?

    但历史就是历史,是一页再也翻不回去的大书。

    宋仁宗康定元年二月,尽管陕西安抚使韩琦竭尽全力扭转前线士气,但大宋王朝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延州城的危险暂时度过了,但西夏军队此时依然围困着塞门和安远寨。而延州诸将畏惧重蹈刘平兵败三川口的覆辄,竟然没有一人敢去救援。就在此时,朝廷贬责范雍的诏命下达,更是让延州诸将人心惶惶,意不自安,担心自己也会受到严厉处罚,于是群至韩琦处,要求朝廷留下范雍。

    面对众将们的强烈要求,韩琦为了安定刚刚有起色的前线局面,权衡再三,决定答应众将请求。但是留下范雍,也让身处前线的韩琦感到了巨大的孤掌无援。

    范雍此人不坏,平时在处理延州政务上没有什么大过错,甚至在边地百姓心目中,范雍还有一定的威信,但范雍在军事上却不是一个可用的人才。虽然,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如果能以良将换庸才,那无疑是战争最后取胜的根本,可是韩琦遍观眼前诸将,却没有一个人堪当此大任。不过韩琦此时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和他声气相同、现知越州的范仲淹。

    做为范仲淹政治上志同道合的相知,韩琦从来不怀疑范仲淹对国家的忠诚,更知道范仲淹所谓“结交朋党”是子虚乌有。现在国家危难,正是让范仲淹这样忠贞刚直、坚忍不拔之士重返政坛、为国效命的机会。

    然而,做为杰出的政治家,韩琦又深知,自古历代帝王最忌惮的就是朝廷大臣朋比结党,自己知道范仲淹没有结党,但仁宗皇帝却不见得会相信,尤其范仲淹上次被贬,余靖、尹洙等人赌气,公开以范仲淹“党人”自居,而自己又和尹洙等人关系不错,仁宗皇帝会不会因此有什么看法?这个顾虑,让韩琦为使范仲淹复出的计划颇费思量。

    无可否认,如果韩琦不是朴直忠正、时刻以国家为念,他大可举荐别的人来出掌西北一隅,但正因为韩琦有着一份朴忠之心,他才能义无反顾、在给仁宗皇帝所上《乞留范雍奏》中,以全族人性命担保,向仁宗皇帝举荐了范仲淹:

    范雍二府旧臣,尽瘁边事,边人德之,且乞留范雍,以安众心。赵振粗勇,俾为部署可矣,若谓雍节制无状,势当必易,则宜召越州范仲淹委任之。方陛下焦劳之际,臣岂敢避形迹不言?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

    这就是韩琦。

    韩琦以全族性命保举了范仲淹。

    但韩琦却没有想到,他这次举荐范仲淹,竟然会是他西北戍边、最终遗恨沙场悲剧的开始。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