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60.第60章 离别

60.第60章 离别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周敏两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回到家时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天已经黑透了。周敏自从穿越过来之后, 因为村里点不起油灯, 从来都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吃完晚饭, 天没全黑就上床睡觉,竟是头一回耽搁到现在。

    不过虽说大部分时候这些村里人都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但也总有例外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 自然是不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就是将松树树干截取下来, 剥去树皮, 劈成指头粗细的木条, 因为松树会分泌油脂,晒干之后极易点燃, 且能长久,因此经常被用来引火, 亦可充当照明之物。

    不过这东西燃起来烟太大了,而且夜里要忙碌的事情也少, 平常并不会用到。

    这会儿石头点了松木, 两人就着暗淡的光亮胡乱的洗漱了一番, 又喝了一碗粥,回到房间里倒头就睡, 连带回来的东西都忘记了要整理。

    临睡前, 周敏迷迷糊糊的想, 这种事必躬亲的情况一定不能持续太久了,她跟石头很多事都没法做,得设法找个帮手才行……

    不过还没等她想出具体的办法,已经累得睡着了。

    两人去睡了之后,安氏便主动将两个背篓整理了出来。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冬天想必就能熬过去了。

    待发现居然还有两只活兔子,她不由十分惊讶。临睡之前,不免对齐老三抱怨几句,“也不知道敏敏是怎么想的,前几日去镇上买了十只鸡仔回来也就算了,今天又带回来两只兔子。这不是花冤枉钱吗?”

    齐老三在黑暗中叹了一口气,才淡淡道,“既然现在是她当这个家,那就由着她安排便是。”顿了顿,又道,“这些钱都是她挣来的,要花也应当。你别多嘴。”

    夫妻多年,安氏是个什么样的人,齐老三自然心里有数。以前他倒觉得没什么不好,反正安氏别的事情上糊涂,对他这个夫主的事却一向上心,这就够了。养家糊口的事着落在自己这个男人身上,将来也还有儿子照管,根本不必担心。

    哪里能料到,一朝自己出了事,却让这个家险些乱了套?

    最后竟要敏敏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把这担子挑起来,齐老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虽然周敏的行事,莫说安氏,就是他也有些看不惯,但他想得通,就当是自己夫妻上了年纪,把当家的担子交给下一代,万事不要过多插手,由着他们折腾便是。

    可惜他冷眼看着,安氏却是还没转过念头来,因此今日才不惜把话说透。

    见安氏不说话,显然心里还是介意,他又叹道,“为我这病,家里已经是底子都掏空,连村外那十几亩水田都尽数卖了。眼下敏敏费力腾挪,总算能把这个冬天对付过去,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到了明年,没有土地种,一家子吃什么?这些小鸡和兔子养得好了,多少能添补些。说到底,还是为了这个家。不然,你可见敏敏给自己添了什么东西?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连件像样的衣裳首饰都没有,这是咱们对不住她。”

    安氏面色微微一变,半晌才道,“我也管不起她了。”

    ……

    第二日周敏一直睡到了天光大亮,下床时险些直接跌到地上去。经过昨天这么一番折腾,浑身上下竟没有一个地方不酸痛的,尤其是两条腿,稍微用力就感觉快站不住了。

    虽然在周敏的计划之中,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但现在看来,只能暂且歇着了。

    呲牙咧嘴的出了房间,便见安氏正在用高粱穗儿扎的笤帚扫地,见了她,便道,“早饭给你留在灶台上了。”

    周敏答应了一声,端着木盆和毛巾到院子里打水洗漱。若说她对齐家唯一还算满意的,那就是院子里的这口井。要知道在这个没有自来水的时代,要喝水就只能从井里或者河里去挑,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如此。齐家这口井,便养活了周遭好几户人家。这也是齐老三出事之后大部分人还愿意帮衬的原因。

    洗漱完,她便远远看见石头从村后头走来,背上还背着背篓。

    ——齐家的屋子就建在那条贯穿村子的路边,虽说留了一片地方做院子,实则却并没有什么栅栏围墙之类的东西阻隔,只在水井附近用石头垒了一道半人高的护栏,看过去自然一目了然。

    周敏见状,不由十分惭愧。同样是累了一天,自己才刚刚起床,石头却已经出门一趟回来了。

    却原来他一大早出来,便去山上打草去了。周敏将十只鸡仔和两只兔子都交给了他,家里没有粮食喂养,石头只能把主意打到地里那些一茬一茬割不完的杂草上去。秋收之后的地杂草茂盛,新镰刀也很好用,所以石头自然满载而归。

    虽然还是早上,但他放下背篓到井边来洗手时,头上还带着晶亮的汗珠。见周敏看着自己,便道,“阿姐,这两日我们先不上山吧?我得搭个鸡窝。”虽然还是没什么表情,但声音里的兴致勃勃却是无论如何遮掩不住的。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干活还能让他这么高兴,但石头难得表现得像个孩子,周敏当然笑着答应下来。

    虽然拜上辈子每年寒暑假都到乡下去住的经历所赐,周敏穿越过来之后,对于农村生活适应得很快,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搭鸡舍这种事,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操作。

    最后还是石头去向齐老三取经,得了指点之后,才制定下了计划。就挨着屋子东边搭一溜儿半人高的棚子,一半做鸡舍,一半做兔舍。

    这个时代还没有水泥,石灰都是自己在山里发现石灰石之后带回来煅烧,数量很少,要用石头搭出一个鸡舍,材料不够。所以只能选择土墙。

    夯土墙不能用沙土,要用粘度足够高的黄土。

    好在这东西也不难得,村子附近就有许多,只是要自己动手挖回来。

    周敏和石头带着锄头和撮箕,忙了一天才弄回了足够多的黄土。接下来便是夯土墙,这活计没什么难度,用榫卯结构的木板搭出长方形的格子,然后往里填充黄土,再用木锤夯实便可,却是需要一把子力气。

    这对别人而言自是不难,但周敏和石头的力气都嫌小了,若是土墙不够夯实,风雨侵袭之下很容易坍塌毁坏。没办法,只能用笨办法,宁可慢些,反复夯实,总能稍微弥补。

    因齐老三家就在路边,这动静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这会儿地里的活都收拾出来了,村人闲来无事,便都聚在这附近,一边闲谈一边看热闹。有几个年轻人实在看不得姐弟两个慢腾腾的动作,便捋起袖子来帮忙。

    有了他们加入,竟然只用了短短一天,就将鸡舍和兔舍的墙弄出来了。接下来山上打些茅草搭在顶上,便可。

    周敏再三谢过,原本要留他们吃饭,不过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只能作罢,将之前换来的木耳竹笋等山货一人分了一点。

    这样忙碌了两日之后,周敏忽然发现自己身上那种酸痛的感觉已经很淡了。果然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逼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什么样的苦也能吃得。

    接下来的几日,周敏却换了策略,将石头留在家中照看,自己跟着安氏出门。早上去打茅草,中午和下午便进山砍柴,用背篓背回来。

    这时候好像还没有煤炭,冬天取暖时只能烧木柴,消耗自然非常大。虽然周敏已经问过,这里的冬天不至于天寒地冻到不能出门,但多储备一些总是好的。

    对于这样的安排,安氏虽然有些不高兴,却也没有拒绝。毕竟是个成年人,有她帮忙,周敏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她发现,只要别让安氏自己拿主意,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凡事替她安排好了,要求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她也都能做到。

    这也让周敏松了一口气。好歹不是完全扶不起来,只要还能想办法,多花点儿时间和精力倒不算什么了。

    周敏是被窗外的光线刺醒的。

    屋子重新修整过之后,窗户开得很大,跟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屋内的光线更加明亮了。这场雪虽然不算很大,但地上,屋顶上都积了薄薄的一层,照得窗户亮晃晃的。

    周敏穿好衣服下了床,打开窗户,一股清新寒凉之气扑面而来,她看着眼前的一片白色,深吸了一口气,冻得从里到外打了个哆嗦,整个人彻底精神了起来。

    她呵了一下手,连忙将窗户关上。

    梳了头推门出去,外间的屋子里已经烧起了炉火,暖融融的。安氏和齐老三坐在火炉前小声说话,周敏在门扉“吱呀”的响声中,恍惚听到了“齐阿水”三个字,回身把门带上时,便忍不住问,齐阿水怎么了?”

    “前头那件事,几位族老不是罚他进山去烧窑吗?几个年轻人昨天就去了。”安氏头也不回的说,“没想到才进山头一晚上就下了雪,怕是要难捱了。”

    山里的土窑旁边虽然也修了屋子,但肯定不如村子里的结实防寒。而且这个天气,他们还要进山砍柴烧窑,辛苦自不必说。

    去年齐老三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轮到他入山烧窑。

    因为感冒,周敏差不多快把这件事忘记了,听到安氏这么说,顿了顿才道,“年年都有人进山烧窑,总是要捱过来的。齐阿水那种性子,就该磨一磨。”不过,就怕他没把好逸恶劳的性子磨去,反倒在辛苦之中生出怨怼来。

    这后面一句话周敏没说,但她觉得,以齐阿水的品性,可能性还真不小。

    但这番话就不需要说出来危言耸听了,反正等齐阿水从山里出来,怎么也要到明年春天,到时候再说。

    然而周敏没想到,齐阿水这不安分的性子,那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安分,都会惹出事来的。才又过了两天时间,某一天晚上,她就忽然被吵嚷声惊醒过来。

    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推门出来,就看到齐老三和安氏站在院子里,正往屋后山上的方向看去。

    周敏跟着抬头一望,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下了雪,从村子里看,远山到处都是一片淡淡的青白色。而现在,光线暗淡的夜色之中,那一片灰白之间,却有一条火线正熊熊燃烧着,看得周敏心头发慌。

    “这是……”她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有些疑惑的开口发问。

    齐老三眉头皱得紧紧地,“是火烧山!”

    冬天是万物枯寂的季节,山上的草木大部分都会因为新陈代谢而枯死,也就很容易被引燃。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无声无息的烧起来。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们自然是严防死守。

    毕竟这片山脉是他们赖以生存之地,许多东西都必须要从中取得,而且一方水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对整个村子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旦被大火焚烧,没有个三五年是缓不过来的。

    “我要上山去看看。”齐老三转过身道。

    安氏连忙道,“这大雪天的,你身体还没好,去凑什么热闹?村子里其他人自然会去。”

    的确,之前周敏听见的鼓噪声就是村人们发出的,众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手上都带着铲子等器具,在被白雪映得微微发亮的夜色中呼朋引伴,赶往火势烧起的方向。

    齐老三道,“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出了这种事,咱们得去看看。”

    “我去。”周敏回过神来,连忙道,“爹和娘留在家里吧,我跟着去看看就是了。那么多人,想必再大的火势,也能很快扑灭的。”

    “你也正病着。”齐老三咳嗽了两声,“我是长辈,应该我去。”

    周敏却没有跟他争执的意思,摸黑进了屋,凭着记忆抓起铲子,走出来道,“只是一点风寒,而且早已经好了。我这就去了,很快回来。”然后不等齐老三回答,便匆匆离开,汇入了人流之中。

    她的判断并没有错,因为前两天下的雪还没有融化,所以火势虽然看着吓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而且从周围铲雪灭火,也十分方便。万山村是大寨,村里几十户人家,人手众多,没多久就将大火扑灭了。

    这时候天还没亮,但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村人们都有些躁动。

    火势已经被扑灭,但事情却还没完。火总不会凭空烧起来,总该有个因由。这大雪天,又是晚上,不会有人上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这附近烧窑的几个村人了。

    族老里只来了年纪最轻的九叔公,他惯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立刻就让人将几个烧窑的人押了过来,就地审问。

    说是审问,其实由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就将事情弄清楚了。

    上山烧窑的一共有五个人,都供认说齐阿水自从上山之后就气不顺,活也不好好干,每天不知道去哪里,总是要天黑了才回来,嫌疑自然是最大的。至于其他四人,在这山里行动都是在一处的,彼此可以作证,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出去纵火。

    迫于压力,齐阿水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出去过,也点过火,却没有故意纵火的意思,只是弄了一些木柴烧着取暖,许是灭火的时候没掩埋尽火星,才会酿成大祸。

    不过这种说法,人人都持怀疑态度。毕竟齐阿水之前才刚刚被处罚,心气不顺,烧山来泄愤这种事,也不是做不出来。

    然而齐阿水抵死不认,谁也没有证据说他就是故意。

    但他一错再错,本人又是这等滚刀肉一般的态度,就是之前同情过他的村民,这会儿心里也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这等祸害,还是应该赶出去了干净。

    不过这事不是九叔公一人能做主的,吵吵嚷嚷了一阵,眼看天色微明,九叔公这才发话,将齐阿水押回去,族老们商议之后会对他进行处置。当然,他老人家也表了态,这一次绝不会姑息纵容!

    回去的路上,周敏走在人群中,感觉鼻子有些堵塞的意思,不由暗叫不妙。她感冒本来就没好,又上山冻了半夜,搞不好病又要加重了。但她也很清楚,这种全村齐上阵的事情,不见得一定要做多少,但出人出力却是必须的,这是一种态度。这一趟必须要来。

    回去就立刻熬了药灌下去,再将手脚泡热了去睡,想必应该能遏制这种趋势。

    现在她心里更担心的是,之前来的时候说很快就回去,结果出了齐阿水这个岔子,耽搁不少时候,也不知道齐老三和安氏是回去继续睡了还是在等自己。

    偏偏在人群里还不能加快脚步,当然她也没什么力气加快速度了,实在令人焦心。

    不过走着走着,周敏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这条路,好像十分熟悉?

    须知这是个强权能够压人的年代,就是对方拿走灵芝只给几两银子意思一下,她也不能多说什么,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但邱家这种做法,无疑更让周敏满意。如果以后还有什么生意要做,找他家倒是不错。想来到时候就是这位大姑娘不在,那位长辈肯定还是在的。

    等距离邱家远了一点,周敏看看周围的环境,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这才发现跟在身后的石头一直在看着自己,那种眼神……怎么说呢?看得周敏莫名的心虚。

    “这么看着我做什么?”虽然心虚,但周敏可不会表现出来。

    她当然知道自己跟原身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且做出来的这些事,也都不是原身能够做到的。但是要周敏去掩饰,她也觉得不现实。她又不知道原身到底是什么样子,处处掩饰反而破绽更多,倒不如顺其自然。

    目前齐家还在动荡之中,只能依靠她,就算心里犯嘀咕也不会说什么,等时间一长,他们习惯了,自然更不会在意。

    果然石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移开了视线。

    周敏虽说还有些心里打鼓,但石头只是个小孩子,就算有怀疑,也不能做什么。小孩子懂得少,想必他也想不到什么神神鬼鬼的事上去,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习惯了。

    这么想着,周敏低头,将那个红漆木盒取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放着五锭银子,并一块碎银。这还是周敏头一回见这种铸成元宝形状的银锭,自然十分好奇。拿起来看过,见底部并没有官银字样,周敏才松了一口气。

    邱家这种排场,说不定有人做官。家里有官银不稀奇,但这东西是不能在民间流通的,必须要再次熔铸才能用。周敏自己可找不到这样的渠道,去熔铸时少不得要被人坑。

    她倒是没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咬一下试试真假,想来邱家还不至于拿镀银的东西来哄骗人。

    周敏把玩着手中的银锭,开始思考怎么不大张旗鼓的改善自家的生活。毕竟齐家是什么样子人人都知道,要是骤然采买太多东西,必然十分引人注目。

    一个村子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要瞒住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设法将这些银子过了明路。

    ——其实就说采到了灵芝也不是不行,但这种天降横财,往往会引来很多麻烦。就像后世中彩票之后会被亲戚朋友找上门来借钱一样,人家会觉得你这钱反正也是白得的,见者有份才应当。

    她想了想,转头问石头,“咱们家的屋子是什么时候建的?”

    别看周敏很嫌弃齐家的土墙房,毕竟这屋子低矮,窗户又开得小,总有种常年不见光亮的感觉。但实际上,在整个万山村里,他家的房子却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土墙之上盖的是灰瓦,而村子里更多的人家买不起灰瓦,只能上山打了茅草盖在房顶。草质易腐,风吹日晒雨淋,时日长了就很容易垮塌,所以须得时常修整。

    石头还处在五十两银子的震动之中,有些呆呆的不知在想什么,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微微一愣。但他所知也十分含糊,只能道,“爹说是祖上传下来的。”

    周敏若有所思的点头。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测。齐家的大铁锅是那位做过厨子的先祖置办的,这房子多半也是。毕竟也只有那时候,齐家的日子宽绰过。

    古代就是好啊,一栋房子建好了放在那里,等闲不会再去动。就算翻修,也只是在原本的基础上,不会轻易挪动。不像现代,动不动就拆迁改建,很多记忆中的东西便都这么消亡在了推土机之下。

    打定了主意,周敏便将银锭重新排好,合上盖子放回腰间的布袋里,然后站起身,对石头道,“走吧,咱们去买东西。”

    银锭暂且不能拿出来,但这二两银子却是卖猕猴桃所得,自然可以花。若是旁人羡慕,自己也进山去摘羊桃卖就是。只要他们也有本事让邱家买下自己的东西。

    反正今年周敏并不打算大动干戈,二两银子就是有人眼热,她只要全都花掉,也就没人好意思上门打秋风了。

    这样想着,周敏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脸上也带着几分笑意。

    虽然说是大采购,但这个时代的物资实在是太过贫乏,今日不是集市,镇上只有那几家店铺开门,能买的东西着实有限。而且按照小铁匠的说法,粮食肉干之类,不妨直接从村子里买,因此真正需要买的东西也不多。

    两人先去给齐老三抓了药,然后买了一卷油纸,又买了一罐盐。最后才去布庄里挑了一整匹布。

    虽然是最便宜的粗布,但还是费去将近一两银子,看得石头心惊肉跳。

    但或许是因为还有五十两银子打底,或许是因为这钱毕竟是周敏赚来的,所以他虽然踌躇良久,但最后还是没有开口。等到周敏又带着他去买棉花,他便有些明白她要做什么了。

    大石镇当地并不产棉花,所以价钱也着实不便宜。这几样买完,竟只剩下三百多文钱。考虑到手里还是要留一点钱周转,周敏便决定结束今日的采购了。

    然而两人往回走的时候,却正好看到一个妇人拎着一篮子鸡仔摆在了街道一侧,应该是要卖的。

    周敏心头一动,便上前询问。那妇人倒也没什么防备之心,三两下就将情况说了。这镇上的房屋远比村里更密集,每家每户的地方自然也有限,养不了这许多鸡仔,她便拿出来看看能否换点儿钱贴补家里。

    这些鸡仔要价一文钱一只,总共有十只。这价钱倒是不贵,但周敏深知养大的过程中肯定还会损失几只,于是跟那妇人磨了半日,讲定七文钱将十只小鸡买下。

    付了钱之后,周敏就让石头将自己的背篓腾出来装这几只小鸡。见石头小心翼翼的将一只只小鸡装好,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她便道,“娘要照看爹,怕是没心思管这些事,我也腾不出手来,这些鸡往后就给你照看,将来养大了,无论是卖掉换钱还是留下生蛋,所得的收益都算你的,如何?”

    石头眼睛一亮,又有些迟疑的看着周敏。

    周敏道,“那猕猴桃还是你发现的,况且今天你跟着忙了那么久,总不能什么都不给。其他东西都是家里要用的,这十只小鸡就给你。”

    石头动了动唇,想说其中最辛苦的便是她,她却没给自己买任何东西,最后还是没说。心里却琢磨着,将来真的换了钱,自己再贴补给阿姐便是。

    周敏将剩下的钱收好,跟石头一起往齐老费家停车的地方走时,才低声叮嘱他,“今天我们只是来卖了羊桃,幸得邱家心善包圆,得了二两银子,别的什么都没有,记住了吗?尤其不能让娘知道。”

    石头虽然才十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大半年来他见过的冷暖不知多少,更清楚安氏攒不住钱的性子,自然明白周敏话里的意思,因此重重点头,“记住了。”

    周敏想了想,又给他吃了个定心丸,“回头过了冬,我再设法将这些银子正大光明的拿出来用,那时就好了。”

    给齐老费家赶车的是长工齐大山,见姐弟二人竟买了这么多东西,不由吃了一惊。但也只是多看了两眼,并没有多问。倒是周敏对上他的视线,便主动解释了一番。

    那长工点点头,心里却想着到底是两个孩子,不知道钱的紧要,到手里还没有捂热呢,就又都花出去了。听说齐家如今是周敏当家,更是暗暗摇头。这样大抛大撒,多大的家业经得住她败?

    又见他们买的是崭新的布匹和棉花,更是嗟叹。

    从来过冬谁不是紧巴着忍过去的?这二两银子若留着,到底也能买上一亩旱地了,这才是长久之计。

    齐大山自己之所以做了长工,就是因为父母去世,田产也被叔伯们分去,无依无靠。所以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攒钱买上两亩地,那就不用留在齐家受罪了。

    要知道长工不但要给主家耕田锄地,还要负责洒扫搬台等家务事,偶尔主家气性上来,说不定还会挨一顿鞭子。虽说管吃管住,但吃的是粗粮剩汤饭,住的是牛棚,一个月十个铜子,还要被找各种借口克扣,不是奴仆,胜似奴仆。

    所以见这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然而这毕竟是旁人的家世,轮不到他开口,齐大山又是木讷的性子,只能闷着头赶车。

    这是个泼辣厉害的妇人,言行都十分爽利,周敏因为之前得过对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这件事来问她,正好冬婶攒了一篮子的鸡蛋,也要送到镇上去卖了,索性便与她同路。跟着她,周敏再见到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就不那么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愿意见人,实在是她穿越过来之后,原身的记忆是半点都没留下,连个人都认不全,单独对上这些人,难免会露馅。但有冬婶在,许多话都由她来说,周敏含糊的叫一声婶子之后,就可以只躲在她身后微笑。

    不过,到了镇上,周敏就要设法跟她们分开了。

    毕竟她要打听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们知道,恐怕难免会怀疑。原身是什么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来一个没离开过万山村的小姑娘,见识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东西都让人怀疑,平时相处的是安氏和石头倒也罢了,在别人面前露出一点半点,或许又会惹来麻烦。

    冬婶还不放心,周敏好说歹说,又约定好了回去的时辰,她才放人。

    大石镇说是镇上,但地方着实不大。一条街道将整个镇子贯穿,店铺和小摊分列街道两侧,这就是整个镇上的商业中心了。周敏一路看过去,药店、布庄、米粮店,该有的店铺倒是都有,不过其中商品就谈不上什么种类和数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跟山民们也相去不远。想来这个时代的经济仍旧很不发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猕猴桃还好些,在街上摆摊子,总有想尝鲜的镇民来买,不拘能卖出去多少,好歹能开张。但那几支灵芝,这街上恐怕没有人会买。卖不出去,她的种种打算便无法实施。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