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55.第55章 杨梅酒

55.第55章 杨梅酒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算算穿越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 但当周敏早晨醒来时, 第一个念头便是闭着眼睛去摸手机。

    要等摸到质感粗糙的床单, 她才会陡然回过神来, 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不在现代。这是一个没有电网络没有一切高科技产品的时代。

    但其他时候, 周敏已经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了。

    她在温暖的被子里翻了个身,听到外间有细微响动,便知道是安氏已经起来了。所以虽然看着外头的天色仍是昏昏的, 并未大亮, 她还是坐了起来。

    被子一掀开, 冷空气便钻了进来,周敏不由缩了缩脖子, 手脚麻利的穿上衣服,跳下床之后,先整理好了床铺, 又梳了头, 这才开门出去。

    安氏正在引火生炉子。入冬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单薄的衣物已经不足以御寒,所以要开始烧炉子取暖了。

    说是炉子,其实是用自家烧的红砖砌成,分成上下两层, 中间以铁条隔开, 上面放柴火, 烧过之后的火炭碎落到下面一层,便能保证燃烧的过程中氧气充足。

    这样的炉子引火时也很容易,先点燃了火绒,然后将一把松木片凑过去引燃,放入炉中,再放上松枝和细树枝,等燃起来之后,便可添入木柴了。红砖传热,火旺旺的烧起来之后,屋子里便开始暖和起来。

    周敏烧了水洗脸,这才问安氏,“石头又上山去了?”

    “说是准备的干草还差些,趁着还不算冷,再去打一点。”安氏道,“一早就去了,劝也劝不听。”

    周敏闻言,心下也只有无奈。早知道石头的责任感那么强,她当时是不会将那十只小鸡和两只兔子交给他的。现在他是把它们看得比什么都重,自己忘了吃饭都不会忘了它们的。

    不过转念你想想,有责任心总比做甩手掌柜好。反正周敏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有一两件事让他操心,也不是坏事。因此她收敛了心思,转头对安氏道,“娘,今日咱们把谷子都舂出来吧?”

    秋天的时候忙着囤积过冬要用的东西,因此舂米也只是吃多少临时舂多少,现下入了冬,不方便出门,到可以把这些事都安排起来了。

    安氏也已经习惯了家里诸事由周敏安排,她只听令行事。端了水去给齐老三洗脸之后,便跟周敏一起将石臼石杵搬了出来。

    这里的习俗是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在早上九点左右,第二顿则在下午三点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一日所需,又不会浪费粮食。周敏虽然有心改变,但目前实在有心无力,只好暂且入乡随俗。

    舂了一会儿米,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周敏便起身去准备朝食。

    之前吃的饭,都是米和糠混在一起,现在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周敏便打算将糠筛出来。这种“浪费”之举,安氏实在看不过去,犹豫半晌还是没忍住,开口道,“那糠又不是不能吃,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般。你如今这样抛费,却不记得咱们用野菜熬粥度日的时候?”

    周敏笑着道,“不是我费东西,这糠既没营养又不好吃,也就是填个肚子。但是我也就罢了,爹如今正病着,石头又还那么小,现在既然不缺这一口,吃一口白米饭有什么要紧?再说这糠也不是就扔了,我还有他用。”

    如果周敏说别的,安氏必定不会答应。但提到齐老三和石头,她便没话说了。但还是叮嘱道,“冬天没什么活计要忙,喝粥就成了。”

    “知道了。”既然大面上过去了,周敏就不跟她争这些小节,笑着答应了,又道,“娘之前做的咸菜已经得了,正好就着粥吃。”

    周敏厨艺还算拿得出手,但上辈子做菜那是怎么做的?所有的原材料都能在超市和市场买到,只要照着食谱按顺序放材料,火别过了,调料放得合适,基本上做出来味道都不差。

    比如这咸菜,她要用的时候从来都是直接买,至于要怎么做,那却是半点不通的。

    然而安氏却有这样一门好手艺,以至于秋天时村里好几个媳妇竟将自家咸菜送来请她做,多的材料就当做是给她的谢礼,倒让齐家能免费吃上咸菜了。

    话虽这样说,周敏还是不想喝白粥,少不得泡发了一些山货,剁碎了加入粥中熬煮。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山珍滋味醇厚,煮开之后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喷香之味,让人胃口大开。

    等到粥熬好了,周敏又切了咸菜拌好,石头也正好回来了,背篓里的青草堆得尖尖的,倒比他本人高出一半来,看着着实令人担忧。

    安氏忙上去接了背篓下来,然后催着石头去洗手回来吃饭,周敏则亲自捧了一碗粥给齐老三送去。

    刚刚穿过来的时候,周敏对于跟齐老三见面这件事有些排斥,这种事自然只让石头去做。上回见过之后,倒把这种心思放下了。而且她已经隐约察觉到,安氏这段时间之所以如此安分,正是齐老三暗中点拨过。

    娘靠不住,爹看起来却是个靠谱的。

    身体不好不要紧,毕竟是一家之主,有他撑着,主心骨就还在,还能压得住安氏。

    既然如此,周敏自然不吝于表现出自己对他的重视。再说,只有关系亲近了,接下来自己才有可能说服齐老三和安氏,让他从这闷人的房间里挪出来。

    ——至少这段时间,经过她的努力,安氏已经同意每日将卧房的窗户打开一段时间透透气。不过那是秋天时的事了,自从入冬之后,生怕齐老三受了寒气,这开开窗的事自然就不必再提。

    送完了齐老三那里,周敏才刚回来坐下,就听得院子里有人扬声问,“敏敏在不在?”

    周敏听得这声音是隔壁冬叔的声音,连忙应了,放下碗筷开门出去,“在的!这大冷天,冬叔快进屋来坐。”

    “我就不进去了,上回你要的那个椅子已经得了,你什么时候有空过去看看,要是没问题,我就抛光上漆了。”冬叔道。

    周敏却不听他拒绝,再三开口,总算把人请进了屋。

    只是一进屋,见他们还在吃饭,冬叔脸上就露出几分不好意思。

    他本来是却不过盛情才来的,现在看来倒好像是特特选了这个时候来蹭饭。果然安氏见他进门,立刻起身去了新的碗筷,盛了粥过来。

    待要推辞,邻里之间向来都是如此,见着了坐下来吃一顿饭根本算不得什么,执意拒绝反而不美。待要答应吧,明知齐老三家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倒不好蹭这一口吃的。

    周敏和安氏只能口头劝说,所以一进门她就朝石头使了个眼色,石头立刻站起来,把冬叔往桌上拖。最后冬叔却不过盛情,只好坐下来喝了半碗粥。

    吃完饭,安氏留在家里收拾,周敏和石头跟着冬叔去看椅子。

    冬叔早年时从木匠做过学徒,又自己偷师学了几手篾匠的手艺。后来成家立业,虽然还是以田地为立身之本,却也时常抽空给乡亲们做些家具物什,赚些钱粮贴补家用。周敏知道此事,便拜托冬叔帮忙打一把摇椅。

    当下到了冬叔家里,寒暄过后,周敏一进堂屋,就被摆在当中的那把椅子给吸引住了视线。这摇椅她虽然见过不少,但具体要怎么做,却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前委托的时候还是对着冬叔语焉不详的描述了大半天,对方才答应了一句“试试看”。但现在看来,冬叔的技艺果然炉火纯青,做出来的摇椅,竟跟周敏设想的差不离。

    她不由走过去,在摇椅上坐了,往后一靠,整个人便舒适的躺在了上头,轻轻摇晃起来。

    把这东西往炉火前一放,躺上去岂不是惬意得很?

    而且这摇椅还可以调整角度,跟医院的病床类似。到时候让齐老三坐起来也不成问题。总比经年在床上躺着要好过得多。须知人躺的久了,腰腹腿脚总不去用,时间长了,可就不中用了,须得时常锻炼才好。

    没错,这摇椅是周敏专门为齐老三打造的,就是为了能将他从房间里挪出来换换气,别整日闷着。而且,人既然挪出来了,那房间自然就可以好生收拾一番。——自从去年冬天齐老三病了,为免惊动病人,那房间可基本没怎么收拾多,不定藏納了多少污垢。

    只不过,要做成这件事,安氏这关却不好过。

    可是周敏知道,莫说这十几个铜板抓的药根本不可能治好齐老三的病,就算真的能治好,情况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

    其实齐家原本的日子没有那么难过。虽然也不富裕,但齐老三没病的时候,在这万山村里,也算是不上不下的中等之家,有十几亩田地,养家糊口不成问题,还能攒下一点薄薄的积蓄。但齐老三身体本来就不算强健,去年冬天跟着人进山开荒受了寒,加上积劳成疾,竟一病不起。一开始只是熬着,后来见实在不行了,才开始请医问药,但也没什么成效。

    一来二去,原本的伤寒竟生生拖成了咳疾,也将齐老三的身体彻底拖垮了。

    春天时他还挣扎着下地,将家里的田土都种上了庄稼。但过度劳累的结果就是病情加重,为了给他治病,家里的积蓄耗光,没办法只能将田地连同上面的庄稼一起卖了,好歹拖到现在。

    然而如今家底已经掏空,连安身立命的土地都卖了,就是齐老三立时好了,又能如何?

    何况……周敏虽然不是很通医理,但也知道伤寒毛病虽小,但若不能快速治愈,拖下去很容易就会转成炎症。而肺炎非常麻烦,经常反复、难以根治,最后只能被拖成癌症,也就是俗称的痨病。

    莫说是这个时代,就是周敏穿来的那个世界,这种病也没什么好的治疗手段,只能用药物控制。

    而在这里,痨病是富贵病,只能好药材养着,拖延时日罢了。要指望将他治好,支撑门户和家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这话,她哪怕想得再明白,却也不能对安氏说。

    周敏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将心里拱着的那股无名火压下去,这才道,“爹的病当然要治,但办法不是这么想的!这点钱够干什么?就是把这大铁锅扛到铁匠铺去折价,也不止这几个铜板!再说这回卖了锅,下回你要卖什么?是卖了我,还是卖了石头?!”

    这话将安氏和石头都吓了一跳。石头小心翼翼的瞄着周敏的脸色,周敏却只盯着安氏,见她面上神色有异,心头不由“咯噔”了一声。

    她这句话纯粹是气到头上口不择言,同时也未尝没有吓唬一番安氏的意思,希望她从今往后安分些,别再给自己添麻烦。然而此刻安氏面上的神情分明带着闪躲和心虚,却让周敏疑心自己这句话或许已经戳破了真相。

    贫寒之家,卖儿鬻女原本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但如今的齐家却不同。

    一家子老弱病幼,原身十来岁的年纪便已经成了顶门立户的壮劳力,这个家实是倚赖她才能勉强过到现在的。不提骨头至亲之情,就说这离不得她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动这份心思。

    然而若说安氏打主意要卖的不是她而是石头,那就更无可能了。

    齐家就这么一根独苗,将来要顶香火板的儿子,安氏是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匀下一口给他的,怎么可能舍得?

    “娘。”周敏沉下脸来,盯着安氏。

    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因为营养不足,所以身材自然十分矮小,看上去又瘦又弱,按理说站在安氏这个成年人面前,还得抬起头来看人,自然会显得弱势。但此刻安氏听到她的声音,竟是浑身一颤,差点儿软倒下去。

    她抬眼扫了周敏一眼,哪想正对上周敏锐利的视线,不由微微瑟缩,有些心虚的嗫嚅着道,“我没有……”

    这个女儿的本事,她可是领教过的。

    周敏也知道自己没凭没据,追究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何况这种事,问出来了又能如何?只是平白在大家心里添了芥蒂罢了。见安氏怕了,她这才加重语气道,“这个家既然是我来当,那就要守我的规矩。我会设法养活这一家几口,爹的病也是我来想办法,但娘也该体谅我的难处。再有下次,”她盯着安氏,一个字一个字的道,“你卖了我之前,我就先卖了石头,娘尽可试试看!”

    安氏惶恐的叫了一声,对上周敏刀一般的视线,不敢造次,只能低下头去,又开始小声的抽泣。

    齐家这口十八印的大铁锅,便是“祖上曾经阔过”的唯一证据了。

    如今冶炼工艺低下,铁器自然也十分贵重。而且因为大部分的铁要用来打造兵器等物,民间流传自然更少。因此这样的大铁锅,在山村里是很少见的。

    齐家之所以会有这东西,乃是因为祖上曾经出过一个厨子。说是厨子,技艺也不见得有多精湛,不过是在这十里八乡谁家有红白喜事时请了他去做菜罢了。因为做的是几十口人的大锅菜,小铁锅自然应付不来,因此攒钱置办下了这份家业。有人来请时,便背了这口锅同去。

    对于这个贫瘠的山村,对于乏善可陈的齐家,这就算是祖上留下的唯一“传说”了,是以周敏穿过来才短短时间,也听过这段轶闻。

    正因为有这样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齐家变卖了田产,却将这口锅留到了如今。但安氏既然做了这等糊涂事,就算想留也不可能了。

    当然,周敏不可能把他拱手让给那位阿水叔。

    所以见安氏安分下来,她便招呼弟弟,“石头,走了。”

    “哎!”石头答应着,便要去拿背篓。

    周敏道,“先不拿那个,咱们去一趟小铁匠家。”

    这话一说,安氏和石头都有些惊讶的看着她。周敏磨着牙道,“这铁锅就算留不住,也不可能十几个铜子就卖出去。去请小铁匠来估个价,或者干脆融了打几样别的东西出来,不管留着用还是卖出去,总比白放着好。”

    石头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大声答应着将背篓放下,几步走到周敏跟前,“那咱们这就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刚才周敏跟安氏的那一番交锋,石头自然不会不懂。虽然他并不相信周敏会把他卖掉,但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却是事实,父亲的病更是压在所有人身上的重担。

    在石头眼中,阿姐比爹娘更靠得住。

    是以方才周敏那般说,石头立刻相信阿姐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对她的吩咐自然不会有任何疑问。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但若能吃得下这份苦,有了这样的手艺活儿,日子总不至于过的太差。

    至少小铁匠家的日子要比齐老三家好得多,三间青石大瓦房齐齐整整,院子东边搭了一溜儿棚子,养了一头小毛驴,几只猪猡,并鸡鸭若干,在万山村里都是稀罕物,可见其家殷实。

    至于西边,则是小铁匠打铁的作坊。这会儿那里头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显然是在赶工。

    周敏和石头走到门口,便只觉热气扑面,皮肤似乎都要跟着烧着了。她忙侧身让了让,朝里头喊,“五哥在家吗?”

    “谁啊?”作坊里头顿时探出个人来,却只露出一个头和半个臂膀。周敏看得分明,他身上应该是没穿衣裳,想来是里头太热的缘故。她忙避开视线,道,“五哥,是我。”

    “是敏敏啊。”里头的人笑了一声,“有事吗?这里头怪热的,你站外头等一会儿,我把这个弄完了就来。”

    周敏和石头只能站在外头等。其间石头的视线一直往东边的棚子里飘,却原来是那头小毛驴就拴在外头,正悠哉悠哉的吃着青草,黑色的皮毛刷得光亮,看上去十分精神。对从来没有离开过村子的石头而言,算得上是十分新鲜的事物。每次小铁匠家的驴车出行,总能惹得一群小孩子前后追随。

    小铁匠之所以前头要加个小字,便是因为他年轻,这幅家当是才从他爹手里接过来的。这还是周敏头一回见他,不免把人打量一番。大概是常年对着火烤,他的肤色比常人更红,五官平平,个头不高,人却极壮,两个臂膀上的腱子肉便是隔着衣裳也能看得出来。

    听周敏说要将齐老三家那口大铁锅融了打别的东西,他不由大吃一惊,“那可是你们老齐家传家的东西,真舍得?”

    她这样含糊其辞,就是为了让人觉得那两篓猕猴桃本来是不值那么多钱的,不过邱大姑娘怜贫惜弱,知道齐老三家日子难过,才用这种方式帮扶贴补。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人去在意什么样的果子能卖二两银子了,只会在心里感叹邱家的富裕,邱大姑娘的大方。当然,是否有人暗地里腹诽这位大姑娘不会当家,就难说了。

    车到了齐老费家,姐弟两个就该下车了。

    周敏才要伸手去搬东西,已经被人抢在了怀里,“难为你们两个小孩子当家,这东西婶子替你们拿着便是。”

    其他人见状,也都有样学样,三两下就将买回来的东西都分在了手里,然后彼此目光交接,嘴里啧啧赞叹。

    周敏自然知道,他们不是好心来帮忙,不过是想借着帮忙的机会看清楚他们到底买了多少东西,用了多少钱。所以她也不客气,笑吟吟的道了谢,就任由他们去折腾了。

    倒是石头背篓里的小鸡仔不放心给别人,牢牢地护住了。不过背篓敞开,人人都看得见里头有什么,也没人去抢。

    两人就这么被村人簇拥着回到家里时,那阵仗自然非同小可,就连在屋里卧床养病,一向并不出门的齐老三都被惊动,扬声问安氏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氏哪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出得门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傻眼了。

    周敏见状,少不得将其他人丢下,自己到屋里去见他。

    说实话,周敏从穿越过来,这还是头一回见齐老三。盖因这位齐家主人的病很重,大夫吩咐过须得静养,而且门窗都要关紧,以免受风。所以除了平日里安氏进去跟他说说话,吃饭时石头这个孝子亲自奉饭之外,其他时候都不敢打扰。

    这种养病的方法,在周敏看来,那是没病也要憋出病来。整天待在房间里就算了,后世也有不少宅人是这么过来的。但只能躺在床上,身体又不舒服,还没有任何娱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反正这种生活周敏是绝对受不了的。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不过等到齐家的情况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周敏的的确确能够做这个家的主之后,少不得要设法再请个好点儿的大夫来看看。

    这会儿站在齐老三床前,借着油纸糊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周敏不免将这位名义上的爹打量了一番,便见他半靠在床头,面色蜡黄、身体枯瘦,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精气神。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里因为常年关闭,所以也充斥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浊气,几乎令人呼吸不畅。

    “爹,是我今日跟石头到镇上去把那些羊桃都卖了,想着就要过冬,所以买了一点布料和新棉花。路上遇到几个婶子,非要帮我把东西搬回来。”她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含糊的说了一遍。

    齐老三点点头,道,“招呼人家喝口水,坐一会儿。”

    周敏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才出来。

    安氏开了打门,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堂屋里头,那几个妇人却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拉着安氏打探。不过对于周敏和石头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安氏远比村里人更加震惊,自然问不出什么。

    但即便如此,这些妇人们离开之后,却还是根据周敏之前的三两句话编排出了那日发生的事,有板有眼说得好像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过似的。

    这些周敏暂时还不知道,但想也能想出来。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人生于世间,便免不了或多或少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也免不了会说别人。反正说几句话不痛不痒,随他们去便是。

    ……

    安氏虽然种种不靠谱,但一手针线活儿却是做得非常好。

    周敏带回来的布料和棉花,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崭崭新的棉衣和棉被。不过棉衣倒是好絮,但这棉被里的棉花没有弹过,看上去倒是蓬松柔软,却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周敏想着,到时候底下盖这个新棉被,上头压着旧被子,想来就无碍了。

    至于盖久了棉花会团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她只盖一个冬天,到时候再想办法。

    而在安氏忙碌的时候,小铁匠那边也总算完工,将剩下的东西都打出来了。不算分给小铁匠的那三分之一,总共出了一张铧口,四把镰刀,剩下的按照周敏的意思打了一把巴掌大的小锄头,一把铁锹。

    锄头和铁锹是考虑到将来山上挖东西时比较方便,也适合她跟石头两个孩子用。

    周敏按照约定,大张旗鼓将其中一把镰刀送到了齐阿水家。

    虽然齐阿水未必就会因此念她什么好,毕竟此人既然能用十几个铜板从安氏手里换这大铁锅,可见人品不怎么样,说不定这会儿正在暗恨这件事被她从中作梗,否则打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但不管他怎么想,周敏却得先把自己这边做到,刷个言而有信的名声出来。

    这样将来齐阿水再出幺蛾子,那她就可以不客气了。

    剩下的三把镰刀,并自己之前采购剩下来的三百多枚铜子,周敏却是打算按照小铁匠的指点,去跟后头大台村和九洞村的人换东西。

    这两个村子也是属于大石镇管辖的,但跟万山村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住在山里,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出来。平时这两个村子里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去一次镇上,只有需要铁器或者盐的时候,才会出山。

    因为就在山里,也不像万山村这样好歹还有条小河,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土地更少,人口也只有十来户,平常多是靠打猎维生。所以他们手里多的是皮子和肉干,还有山里能够弄到的木耳菌菇竹笋之类,药材也有些。

    之前周敏跟冬婶赊了一百斤谷子,勉强足够家里吃到明春,就是不够也可以在村子里设法,所以她就想换些能够存放的肉干和山货,冬天没有菜吃的时候,也好丰富一下餐桌。

    不过这次她就不是一个人去了。那些猎户最是凶残,她一个小姑娘,就是带上石头也不抵事,说不定反过来被人当成肥羊抢了。

    每年秋收之后,村子里就会有人带了粮食进去,卖给这些山民。毕竟他们冬天不能上山狩猎,自己手里的粮食也不够吃,少不得要换一些。周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其实偶尔也有山民出来换东西,不过他们既然都出来了,多半会再多走一阵去大石镇上,东西更卖得出价钱。而自己到山里去,价钱就便宜多了。

    这一回周敏原本是不打算带着石头去的,毕竟路途太远。但走的这日,她天不明起来的时候,石头居然早就起了,而且已经准备停当,就背着背篓站在门口等她。

    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周敏在微微愕然之后,便很快转过思路,意识到了石头的想法。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一个小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不怕?不过性情如此,所以什么都不显在脸上而已。

    之前周敏只觉得他懂事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自己弄到五十两银子,他也没多问半个字。现在想想,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她这个姐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还不怎么牢固,所以才想抢着多分担一些。

    这样想着,她便点了头,但还是道,“这一去可是要走上半天功夫,还要在那边住一夜,你可想好了。”

    石头这才总算开口,“我跟阿姐一起去。”

    如果不考虑将来,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倒真有几分田园牧歌的诗意与悠然。就连屋子里因为给齐老三熬药而一直充斥着的中药味,似乎也带上了某种含蓄蕴藉的深意。

    让齐老三挪出来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不用闷在那个不透气的小房间里,他的气色和精神都好了许多,最初时还只是躺在摇椅上跟其他人说话,之后慢慢尝试着起身在屋里走动,甚至在其他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能搭把手拿些没有分量的东西。

    虽然还是做不得事,走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也会喘息不已,必须停下来休息,但是这种表现,已经比之前在床上躺着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就连安氏的精神也跟着好了起来,每天进进出出脸上都带着笑意,不再像周敏刚穿来时那样动不动就哭了。

    周敏见状,便打算着手将埋在自己房间里的银子给起出来。

    但是没头没脑的就去挖自家屋子里的地,显然并不正常。不过周敏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