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38.第38章 丰收之喜

38.第38章 丰收之喜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中秋节过后, 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凉了。虽说春捂秋冻,但周敏向来怕冷,夏天的衣裳早就穿不住, 换上了更厚的夹袄。

    今年手里有钱了,周敏自然更不会亏待自己, 早早就已经采购了布料, 让安氏制成新衣, 上身之后挺括又暖和, 平常跟那些小姐妹们见面时, 不少人眼中都闪着羡慕嫉妒恨的光彩。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周敏还是很愿意带挈这些乡邻一起发财的。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村里只有她一家赚钱, 难免引人注目。天长月久,跟村里人也就有了隔阂。但如果大家能一起发财,关系自然会更亲近, 而且承了她的情, 自然也就会站在她这一边。

    一样米养百样人,大部分人见了别人好, 估计只是眼红一下就算了, 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总有些野心家见不得旁人好, 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而且不止是村里, 周边其他几个村子, 说不准也会有人蠢蠢欲动。

    但只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站在自己这一边, 周敏就不必理会这样的犬吠之声。

    再说, 衣锦还乡,造福乡里,也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

    只不过现在她自己也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能力有限,能做的实在不多。不过在周敏看来,世上笨蛋毕竟很少,这些村民们之所以世世代代穷苦,无非是眼界不够,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变通,但有了她带头,很多人的心思也都活络了起来。

    至少,经过今年这样的阵仗,明年肯定有不少人家种植玉米和土豆。

    虽然不可能卖上今年这样的价钱,但总归是一个进项。而且实际上,这时候很多人家都是处在吃不饱的状态之中。这还是丰年,一旦闹了灾荒,只会更惨。玉米和土豆都是高产作物,而且抗旱,又不挑土地,至少吃饭的问题不需要太担心。

    至于别的,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天气一凉,周敏就在家里烧起了炉子。虽然安氏一直嘀咕这样太费柴火,但好在柴火这东西又不费钱,只要有力气,山上随便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再说他们之前收拾那片火烧山开荒的时候,砍回来那么多的木柴,山墙边的屋檐下都已经堆不下了,现在只好堆在兔舍和鸡舍旁边,挤占位置,尽快烧掉还能腾出地方来。

    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暂时还没那么悠闲,毕竟这是秋天,虽然玉米和土豆这两个大头已经收完了,但是之后垦出来的荒地上,还胡乱的种了些黄豆,花生和红薯之类的东西,这会儿也都该收回来了。

    这半年来,他们一家人一有空就过去磨,陆陆续续开垦出来的土地居然也不少,周敏估摸着应该有十好几亩了。

    被火烧得最严重的地方,差不多都已经开垦完了。而其他地方,经过这一年的恢复,看起来也没有那种残败的景象。这是周敏有意为之,因为她并不希望村里人在反应过来之后,也跟着到这里来开荒,跟自家的地并在一处。

    毕竟灵泉的秘密还是需要保守的,万一大家总是要在一起干活儿,不可能完全避开对方的视线。

    而这里没有别人的地,将来这片山买下来,也就不用担心会生出什么纠葛来。

    但这十几亩地,只有一半种上的东西,因为后来时间太晚,来不及播种,所以安氏不知道从哪家弄来了好多苦荞菜的种子,洒在里头。这些东西基本没侍弄过,能收多少也很难说。

    这会儿这一半的苦荞长得又高又密,跟旁边的山林呈密不可分之势,经常有鸟雀停下来偷食种子,弄得安氏每天都要来逛上几趟,驱散这些鸟雀。

    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逼得齐家不得不赶快把其他地里种的东西收回去。毕竟离得那么近,这些鸟雀松鼠,怎么可能真的守着苦荞的底盘不越界?要知道,另外一边种的各种豆类,还有花生和红薯,味道可要好得多。

    这些东西全都收回来,居然也很不少。尤其是红薯,个头大,占的地方也就多,屋子后头那个刚整理出来的地窖,倒是被堆满了。

    花生放在屋檐下搭好的竹竿上阴干,然后将泥土拍掉,才能摘下来装袋。

    至于各种豆类则更加复杂,连根拔回来之后,在院子里铺了油纸,放在上面暴晒。等到豆壳被晒干爆开之后,再用一种叫做槁的工具拍击,让其中的黄豆爆出来。

    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工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拍打豆子。它是由两根木棍组成,一根较长,另一根则较短,在木棍一头打孔,然后用一根光滑的木棍连通。使用的时候抓住长的那一根棍子,手臂发力,便能带动短棍像风车的木叶一样转动,反复拍打地上的豆子。当然,如果运用不当,打到自己的头也是很有可能的。

    周敏对这个自己从未见过的新鲜工具非常感兴趣,去冬婶家又借了一根,和石头两个人在灿烂的秋光里忙碌了好几天,才将各个品种的豆子都打出来,捋开上面的残枝败叶,剩下的就是一粒粒的豆子了。

    当然,毕竟是晾晒在露天场地,豆子里少不得混进一些豆壳、叶片和小石子之类的东西,前两者可以用簸箕簸出去——这项活儿是安氏的专属,因为家里就她用簸箕用得最好,周敏是恨不能连豆子都一起抛撒出去。至于小石子和坏了的豆子,就只能人工挑拣了。

    不过干这个活儿也有后遗症,就是忙完了之后,感觉两条胳膊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

    借着这个机会,周敏又在家里歇了两天。毕竟过几天还要收苦荞,到时候又要费一番功夫。倒是石头还是每天清早就上山,雷打不动的给兔子和鸡打草。

    至于周敏之前让石头洒在地里的那一把葵花籽儿,也都已经结籽成熟了。

    可惜收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半被不知名的野生动物给吃掉了,剩下一部分林林总总加起来,估计有个四五斤,安氏用簸箕装了,高高的晒在门前的柴垛上,免得被糟蹋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番折腾,收获了那么多东西,还是让人很开心的。

    今年对齐家而言,是个大丰收的好年成,进项不小,家里的存粮也足够,总归是让人的心能够踏实下来,不像之前两年,总悬着了。

    周敏说是在家里休息,其实并没有闲着。

    正好家里生着炉子,空着也是空着,所以周敏用家里最大的木盆装了一盆红薯出来,用马尾刷子刷干净了,然后分开放在锅里煮。煮熟了之后,就用刀子切片,然后摆在簸箕里晾晒,做成红薯干。

    煮了一整天,簸箕用掉了三个,还去隔壁冬婶家借了俩,总算将所有的红薯都料理清楚了。

    周敏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院子里大大小小的簸箕,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伸了个懒腰。

    风懒洋洋的在周围吹着,阳光明媚,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但这事还不算完,第二天周敏又开始洗土豆。这回是洗完了直接切成薄片,然后跟做酸菜一样,用水烫一下,确保烫熟了但是没软,然后就摆到外头去晒。晒干之后收起来,以后要吃的时候过油一炸,又香又脆,当零食吃都没问题,是小孩子的最爱。

    她这种穷折腾的劲头,安氏看得眼睛疼。

    对安氏来说,秋天要忙着准备的,是能够过冬的食物。像周敏这种光折腾零食的做法,那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你弄这些有什么用?能填饱肚子吗?

    不过时间长了,对于大女儿在家里的地位,安氏也算是有了清楚的认知,所以现在絮叨归絮叨,也就是耳边不清净罢了,并不会对周敏造成太大的影响。

    秋高气爽,这几天的太阳正好,红薯干也好,土豆片也好,晒个两三天,便都可以收起来了。

    土豆片暂时还没尝试过,但红薯干得到了包括石头和齐慧在内所有小伙伴们的一致喜爱,甚至有好几个关系不错的小姐妹特意到齐家来玩,就是为了品尝一下这种新鲜出炉的食物。

    在家里得宠的如阿秀,还可以回家去也照着做,但大部分都只能这样偶尔过来蹭一次。

    这一天石头山上的时间比平常更久,一直到快中午的时候才回来。

    虽说现在齐家是一日三餐,早上他吃了早饭才走,这会儿回来又正好赶上了午饭,并不耽误,不过这种情况,之前还真没出现过。

    不过等周敏看到石头背篓里装着的毛栗刺球,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又道栗子成熟的季节了。

    去年她没赶上这个好时候,还是后来火烧山,才一饱口福,今年却是不能错过。

    石头带回来的是少数,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刺球都还没开口,里头的毛栗虽然已经长满了,但皮还没有变黑变硬,还是绿色的,肉就更是又甜又嫩全是汁水,还带着点儿没成熟的麻。

    所以石头是在山上找了好一会儿,挑了其中最好的带回来,所以才费了不少时间。

    数量不少,但聊胜于无,周敏剥开刺球之后,用刀尖在栗子上划个小口,然后直接放在炉子盖上烧,等到外壳烤得微微发焦,内部受热,会直接将整颗的栗子肉给挤出来。这个时候的栗子介于生与熟之间,味道非常特殊,又脆又甜,周敏十分喜欢。

    为了奖励石头专门将这些栗子带回来跟自己分享,周敏便打算先不吃午饭,再制作一道美食——油炸土豆条。

    周敏和石头两个没多久就削了一小盆土豆,然后切成条备用。

    往锅里倒油的时候,安氏在旁边简直心疼得不得了,见周敏倒了足足小半锅,立刻道,“做什么菜要那么多的油?”

    “只是炸东西而已,炸完了油大部分都还在,倒出来还可以用在别处。”周敏解释道,“娘不用担心,我不会浪费东西的。”

    等油烧好了,周敏先将外头花椒树上摘下来的一大把花椒放下去,等到花椒的味道都在油里,才将之捞出来。然后把将土豆条放进去翻炸。

    生土豆炸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这样外壳酥脆,内力却完全软了,味道最好。

    等到土豆条炸得外表金黄,用漏勺捞出来滤了油,就可以吃了。

    不过土豆条这种东西,在周敏的吃法里,那是不能少了辣椒的。而且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总不能耽搁太久,所以周敏将炸好的土豆倒进大碗里,然后往里撒辣椒,再倒上盐、酱油和醋,用筷子拌匀了,就是一道非常开胃下饭的菜。

    自家种的辣椒,也不知道是不是泉水浇多了,辣得非常够味。直到现在齐老三和安氏都只能浅尝辄止,吃不下太多,倒是石头已经完全练出来了。

    所以最后这一碗土豆条就放在两人中间,你一筷我一筷,吃得干干净净。

    放下碗时石头还意犹未尽的道,“阿姐,这个好吃。”

    “好吃下次再做。”周敏道。

    石头却有些担忧,“咱们剩下的土豆,还够吃么?”

    这一顿就吃掉了十来斤的土豆,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恐怕不等过年,就吃完了吧?

    所以周敏觉得,不能可着土豆吃。所以烤红薯、炒黄豆、炒豌豆、盐水花生……但凡能够想到的零食,周敏都一一做了尝试。

    油和盐在这个时代多贵重就不提了,周敏一天到晚用来做这些尝个味道的东西,也怨不得安氏认为她不务正业了。

    但是就连安氏也不能不承认,这种不是用于饱腹的东西,吃到肚子里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其他食物所不能给予的。为了填饱肚子和为了享受生活,这中间的差距太大了。

    进入九月之后,山上的毛栗差不多都成熟了,周敏和石头背着背篓到山上去捡毛栗,一整个上午可以弄到一小提篮那么多,弄了几天,家里的存活就很不少了。

    这个时代的乡村,就别指望什么冰冻存储了。周敏将一部分放进地窖里尝试保存,剩下则使出十八般武艺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甚至还挑战了一下栗子蛋糕,可惜最后在打发蛋白这一关败下阵来。

    好怀念以前的那把电动打蛋器。

    见周敏喜欢吃栗子,没过两天,石头居然从山上移植了一株栗子树回来。——说是树,但其实只有一人高,还没有完全长成,据石头说,这是在火烧山的地方发现的,估计是今年刚长出来的,这时候移植正好,过个两三年,应该就可以结栗子了。

    野生的毛栗树不会太大,所结的栗子也有限,但石头这份心,却让周敏十分感动。

    有时候周敏甚至觉得,石头对自己,远比对齐老三和安氏还要殷勤些。她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觉,因为这并不是一两件事,而是长期观察的结论。

    不过考虑到自己这个姐姐如同天降神兵一样解决了家中的困境,又让一家人过上了现在这样的好日子,石头对阿姐心生敬佩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周敏并没有多想。

    山上除了栗子,还有各种各样野生的水果,这会儿也都已经到了季节。

    山葡萄,山李子,山梨,羊桃……还有一些本地特有,周敏叫不上名字,石头叫出来听着也怪怪的东西,但味道都非常好。

    收了那么多山货,周敏便有起了心思,打算给邱家送一点过去。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还邱家的人情。

    中秋节之前,邱家派人过来送了礼,有两条鹿肉和一盒子月饼,还有一些做得非常精巧的点心。要说值钱吧,只是一点吃的也贵不到哪里去,但其中用心却是不少。

    周敏在现代的时候曾经在书里看到过,古代人非常注重四时八节,有往来的人家都会相互送礼,中秋节这种团圆节日,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收到邱家的礼,她不由十分惊讶。

    她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殷勤上门推销产品的农户,却没想到,邱五爷已经将齐家列为可以往来的人家了。

    虽说古人早就有“富贵不能淫”的警语,但说实话,面对身处高位的人时,态度免不了就会变得小心谨慎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毕竟惹不起的人,客气一点没坏处。而如果对方还半点都不傲气,愿意折节下交,那就非常令人受宠若惊了。

    周敏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

    要说自己身上有什么被人看重的地方吧,她也不觉得。只能说要么齐五爷好心肠,要么他住在这里的确太寂寞了。毕竟他好像是过来养病的,平时也没什么客人登门。

    不管怎么说,当时因为没有准备,所以只能被动的收下礼物,周敏心里就惦记着要还礼。

    但还礼的东西也有讲究。别人送的不贵重,他们家还的也该相当——再说就是想送贵重的,齐家也送不起。但是不贵重,那就要注重心意了,所以直到弄到这些山货,周敏才打定了主意。

    好歹是亲手从山上摘下来的,诚意足够了吧?

    她甚至特意带上了天坑里那一架猕猴桃结的果子。因为火烧山的缘故,今年恢复得不算好,总共也只结了不到一百个果子,个头倒是跟去年一样大,所以装在礼物之中占了不少地方,看上去倒是丰富了很多。

    定好了要去镇上之后,安氏就忙活了一整天,给他们的礼物里又添了一样非常具有农家特色的东西——苦荞粑。

    这东西是用苦荞做的,里头就只加了糖,放在笼屉里蒸熟,味道甜中带苦,还有一点植物的香气,入口的时候令人皱眉,但等吃完之后,又会回味不已,想再吃一些。

    周敏觉得,邱五爷十成是没吃过这种东西的,能尝尝鲜也好,所以欣然答应,用一只石头编的精致小提篮装了四只,若不是饼身暗绿的颜色有点儿毁画风,看起来也挺高大上的。

    林林总总带了十几样东西,将一只背篓塞得满满的。好在只是种类多,数量倒没多少,所以也不沉,周敏和石头这回没有雇车,步行前往。

    邱五爷看到周敏一样一样将准备的礼物摆出来,最后一张桌子竟然不够用了,不由好笑,“你这是把家都搬来了?”

    “那倒不至于,每一种挑了一点,谁知道会有这么多?”周敏摊手,“只是想着五爷或许没见过这些,就当是吃个新鲜。也算是体验一下我们山里人家的生活。”

    她最后取出苦荞粑,“这是我娘特意做的。五爷让人送来的月饼味道很好,我们家的东西自然比不上,好在还算干净,请五爷赏脸尝尝。”

    “哦?”邱五爷用他那几乎是透明的手指捻起一块来看了看,“这东西怎么吃?”

    乡下丫头苦荞粑到了他的手里,似乎也显得不那么灰扑扑了。周敏含笑道,“直接吃就成。虽然有些凉了,但并不影响味道。”

    确切的说,凉了之后苦味更浓郁了。

    邱五爷并不知道周敏心中所想,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然后立刻就变了脸色。

    瑞声在一旁见了,下意识的就要举步上前,将他手里的东西接下来。但邱五爷皱着眉吃完了这一口,很快又将眉头舒展开来,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担心,然后才对周敏道,“味道的确十分……特别。”

    “五爷喜欢就好。”周敏笑道。

    邱五爷居然真的没有放下,就这么有一口没一口,一边吃一边跟周敏说话,不知不觉一整块就下了肚,他这才道,“看样子你们家今年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却是要道一声恭喜了。”

    “多亏五爷照拂。”周敏道。

    因为这回是送礼,所以邱五爷没给钱,但最后却让人抬出来了一整筐的橘子。

    要知道当地是不产这东西的,而且看那橘子的品相,显然非常好,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保存运送,看上去还十分新鲜,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却是很难得了。所以东西的贵重程度,自不必说。

    但邱五爷说他有两筐,自己吃不掉,送他们一筐,周敏便也没有拒绝。

    来往的时间长了,许多事也就没必要计较这么清楚。如果觉得承了别人的好意,往后再设法从别的地方添补就是了,推拒起来,反而会伤感情。

    邱五爷照例留两人吃了饭,其中居然有好几个菜都用上了辣椒,让周敏十分诧异。但看邱五爷的模样,就知道适应得非常良好,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反正这东西只要不过量,吃了并不会有坏处。

    嗯……应该不会吧?也就是火气上来的时候爆几个豆,但看邱五爷的皮肤,应该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倒是祛湿发汗,对病人来说没什么坏处。

    回去的路上,见时间还不算晚,周敏和石头就在路边的山上寻摸了一些野果。期间石头运气好,还在一棵树上采到了不少香菇,这东西味道浓烈,用来提味最好不过。

    石头在路上看到一株植物,就上去折了一枝下来。周敏只看见纸条上挂着一簇一簇的东西,看上去应该是果实,便问,“这是什么?”

    “山核桃。”石头说着利落的将藏在萼叶中的坚果剥出来。这种果子原本紧紧地长在萼叶之上,但成熟之后,跟萼叶连接的地方就会自动断开,所以轻轻用手一扒就分开了。

    石头剥了几粒,放在手心里拿给周敏看。

    周敏一看,嗬,这不是榛子嘛!这玩意儿据说大东北才有,卖得死贵死贵的,她在现代的时候,也就逢年过节买几斤尝尝味道,没想到万山村附近的山上居然也有!

    之前没发现,实在是因为这东西长得太隐蔽了。周敏又不知道植株是什么样子,更无法将“山核桃”这个名字跟榛子的形象联系起来。——山核桃她倒是吃过,就是比核桃小无数号的核桃呗?

    在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古代,吃东西是没那么多讲究的。

    比如吃坚果,就不会给你一个核桃夹那么文艺,大家都是直接上牙咬的,一个个练得牙口无比刚硬,就没有咬不动的东西。这“山核桃”自然也是一样,放进嘴里用后槽牙用力一咬,磕成两半,就能将藏在内中的果肉剥出来了,味道跟栗子又不一样,但同样非常好吃!

    “反正背篓里还有很多空间,咱们再弄一点这个山核桃吧?”周敏吃了一个,便兴致勃勃的对石头道。

    这都是冬天的零食储备啊!

    这东西不比栗子,放久了会发霉,它可以晒干,存放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石头自然不会有异议,于是等两人回到家时,已是薄暮黄昏,背篓里除了一筐个大皮薄水润多汁味道很甜的橘子之外,还有半背篓的山核桃。不过都是连通萼叶一簇一簇折下来的,等晒出来之后,体积就会锐减许多。

    知道周敏喜欢这些山里的东西,石头每天去打草的时候,都会顺便带一些回来,要是周敏感兴趣,那回头就多弄点,不感兴趣就算了。

    这段时间天气晴朗,田里的水稻也彻底黄了,村子里陆陆续续有人开始收水稻。于是齐老三跟冬叔商量之后,便定下了打米的日子。

    这种事情,全家人是要一起上阵的。

    齐慧、石头和周敏负责割稻子,割下来之后就排排放在地上,安氏和冬婶负责将之收拢成两手正好能笼住的一大把,交替着堆叠放在米桶旁边,而齐老三和冬叔臂力最大,就负责用米桶脱粒。

    说是“米桶”,但实际上是个四四方方的木质工具,整体结构是个放大了的升子,横截面是个等腰梯形,底部最小,口最大。将一把水稻笼在手里,在米桶边上用力反复拍打,已经成熟的谷粒就会脱落到底部,数量多了之后,再用麻布口袋装起来,运回家里。

    两家人一起上阵,加上水田也确实不多,所以忙碌了两天,就将所有的水稻都收起来了。

    刚刚收回来的水稻水分含量太高,所以还需要继续暴晒,否则储存的时间久了就会发霉。

    天公作美,这段时间一直都是艳阳高照。直到村里的水稻都收得差不多了,秋雨才又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

    下雨了,人们就不爱出门了。

    小孩子倒是无所谓,好像什么样的天气都不能影响他们的兴致,甚至会特别喜欢雨天。但周敏自诩是个成年人,最讨厌的就是阴雨绵绵的日子,因为不管做什么都不方便。

    好在齐家要忙的都已经忙完了,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大可以悠闲一些。下了雨出不去,那就坐在家里围炉闲话,还可以品尝一下她之前制作的各种零食,总归不会太无聊。

    这种日子,自然更适合睡懒觉。周敏连睡觉的时间都变长了许多,明明入夜就开始睡,但往往要天明才能醒来,醒来还不太愿意爬起来。不过这个时代实在不具备宅在床上的各种客观条件,所以她赖上一会儿,最终还是要起床的。

    好在安氏太勤快了,一大早就起来生火扫地做饭,等周敏爬起来的时候,就有现成的早饭吃了。

    这天晚上,周敏照旧在酣眠之中,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做梦梦到自己被淋了一一身的水,黏糊糊的非常难受。她迷迷糊糊的翻了个身,耳边似乎真的听到了滴答滴答的水声。

    但窗外潺潺雨声更大,这一点轻微的声音很快被周敏忽略过去,再次睡了过去。

    然而就在将睡未睡的那个瞬间,周敏却只觉得整个人好像都被震了一下,然后倏然惊醒。

    “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响在很近的地方,并不是错觉。

    周敏摸着黑下了床,打算去查看一下,但是这一脚踩下去,她没有碰到自己的鞋,反而沾了一脚的水。

    屋子里漏水了!

    这可真是……完全出乎周敏预料之外的情况。

    不过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再去听,她就很轻易的发现,之前的滴答声果然就是在雨水渗透进来,滴落在地上发出来的。

    周敏有些犹豫该怎么办。毕竟漏都漏了,外面还在下雨,也不能怎么样,而且黑灯瞎火的,爬起来什么都看不清楚,反而更糟糕。

    但她很快想到了堂屋里堆放着的各种粮食。

    那可都是直接放在地上的!

    要是地面上都像自己这一间一样积了水,那就要赶快解决了,否则泡上一晚上,不知道要毁掉多少粮食。

    周敏当机立断爬起来,犹豫了一下,就去叫醒了齐老三和安氏。——她这还真是头一回住这瓦房,完全没有处理此类事情的经验,自然要找有经验的人。

    齐老三和安氏果然经验丰富,很快就将家里所有的盆和桶都翻了出来,一间一间的去找漏水的地方,然后放一个在下面接着。齐老三还扛着锄头到屋后去看了看,地基起得高,那里也就形成了一条沟,平时没什么,但一下雨就可能积水,不疏通的话,水漫上来很有可能会泡垮墙根。

    然后再用笤帚将家里的水都扫出去,就算是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

    “行了,先回去睡吧,剩下的明天再说。”齐老三将被水泡到的粮食挪了个位置,然后便道。

    周敏点点头,回了房间。但躺在床上,她虽然觉得自己还困,但怎么都睡不着。

    耳边滴答滴答的声音实在是太清晰了。这声音说实话不难听,但在这种时候,一直不断的重复,突然有了一种魔音灌耳的能力,让人心烦气躁,无法静心。

    好在这时候也已经不早了,周敏靠在床头迷糊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听见安氏起床的声音,她也就跟着爬了起来。见她还在收拾那些东西,便上去帮忙,一边弄一边问,“娘,这怎么办?咱们家是不是要重新修房子了?”

    “哪里就至于要重新修?”安氏还没回答,齐老三的声音就从旁边传了过来,“等天气好了,将屋顶上的瓦捡一遍,就行了。”

    周敏这才知道,原来瓦房还有这种操作。

    哪里漏雨了,估计就是那里的瓦片出了问题,要么碎了,要么位置不对,所以只要将之重新规整一番,换上新的瓦片,就没问题了。如果漏雨的地方太多,那就索性把所有的瓦片都捡起来,从头到尾的砌一遍,又能坚持个三五年的。

    要不说古代人会省钱呢?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