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32.第32章 家家户户种地忙

32.第32章 家家户户种地忙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从县城回家的路上, 话题逐渐转到了齐老费家在村外的那片果园。

    说是果园,但规模其实也不算太大,只占了几亩山地, 品种则都是当地生长的桃、李和梨,并没有什么出奇。而他种这些水果, 也并不是为了收成, 一来是自家吃用, 二来也可以做人情往各处送。

    尤其是齐世云进了县衙当差之后, 每年齐老费都要送几十框水果进城, 让他拿去送人。这些东西不值钱,但妇人孩子最爱,收下也不怕会有人来查, 再搭配点儿自家种的蔬菜和稻米,又实惠又实用,日常走动用来送礼再好不过。

    所以提起这一片果园, 齐老费心里当然也是相当自得的。盖因这园子不同于水田是祖业, 却是他自己一手建起来的。

    周敏和齐老三都很会说话,齐老费自然也是被夸得心情舒畅。而后齐老三提出想要几株果树苗, 他自然满口答应, “你却是来得正好, 今年我本来打算再种一些树苗下去, 所以特意让人培育了一批, 匀几株出来不费什么, 什么时候有空了过去挖就是。”

    齐老三道, “择日不如撞日,我明日就去。一样只要两株,种在房前屋后,一来遮个阴凉,二来打个口干甜甜嘴。”

    “那好,到时候你自去选也就是了。”齐老费干脆的道。

    于是第二天,周敏和石头就跟着齐老三去选树苗了。

    齐老费家的果园就在村子南边,周围用荆棘围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在靠近村子这边开了一个口子,而入口处又搭了一座草屋,果园里忙起来的时候,便有长工专门住在这边守夜。

    草屋外头却挂了四五个蜂箱,这同样也是一道屏障,若有人不小心闯进来,惊了这些蜜蜂,后果自不消说。

    然而今日,一家人来到果园门口时,却见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看样子是在看热闹。石头上前一问,才知道是果园里的蜜蜂搬家了。

    一个蜂箱能够住下来的蜜蜂是有数的,但繁衍却一直没有停止。所以一旦蜜蜂数量过多,就会分出一部分搬出去。

    通常来说,主人家会事先准备新的蜂箱,以供这些密封居住。因为是从原本的蜂箱里切出一部分蜂巢搭建,大多数时候蜜蜂也会乖乖的住进新蜂箱之中。

    但大多数之外,总会有意外发生,有时候这些搬出来的密封却并不去住新的蜂箱,而是聚在一起准备迁徙。

    这个时候,就要设法让他们安定下来,否则要是飞进山里,再想要找回来就难了。

    所以这会儿,果园里正有两个长工手提装着沙土的篮子,一边追着蜂群跑一边朝蜂群洒,一边洒一边喊,“蜂王住,蜂王住,蜂王住在树梢处!”

    不知道是洒沙土这种方法很有效,还是仿佛敕令一般、带着某种韵律的喊声发挥了作用,又或者蜜蜂本来也不知道要飞到哪里去,累了之后就想停下来休息,总之不久之后,这些蜜蜂就在一株桃树的树梢处停了下来,逐渐聚集到了一起,远远看去,倒像是缀着一个蜂巢。

    立刻有长工将新准备好的蜂箱搬过来,熟练挂在了桃树上。如是几天之后,这些蜜蜂适应了新环境,就会主动住进蜂箱之中了。

    周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由看得津津有味。

    就是村民们,这种热闹也是很少见的,不然也不会聚集那么多人。一边看热闹,还一边闲聊,话题从哪家婆媳又吵了架到今年地里该种什么好,应有尽有。

    等到那边初步稳定下来之后,看热闹的人群便逐渐散去。于是就更显得带着了两个孩子往果园走的齐老三显眼了,当即有人问,“老三,这是干什么去?”

    齐老三道,“我跟老费哥说好了,来他这里讨两株果树回去种。”

    这个时代商业不发达,村民们连去镇上一趟都十分难得,自然也很少会买东西。对于住在村子里的孩子们而言,这些种在房前屋后的果树,就是零食最大的来源。到了夏秋时节,山里的出产也是他们的最爱。家长们买不起街上卖的各种点心,但种两棵果树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有。

    当然,也有那么几家跟齐老三家一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果树的,闻言立刻也动了心,去找齐老费商议去了。

    进果园的时候,齐老三特意挑了距离那株停着蜜蜂的桃树,但眼前还是时不时就有蜜蜂飞过,令人心惊胆战。

    好在三人运气不错,并没有被蛰。倒是跟在后面想过来看热闹的几个人中,有个小孩被蛰了一下,当即疼得哇哇大哭,他爹骂了几句晦气,立刻拖着人回家设法去了。

    到了育苗的地方,周敏才发现,原来就算是当地的树苗,也细分成了很多不同品种,各有各的讲究。有些挂果多,有些果子甜,还有些成熟得早……侍弄树苗的长工如数家珍的介绍了一遍,听得周敏眼睛放光。

    其实在古代当个土地主,的确是件很幸福的事啊!

    周敏没想过“为什么自己没穿到齐老费家”这种事,相较于做吃现成的富二代,明显开创家业的富一代更符合她的理想,一手一脚挣出一份家业,那种自我满足,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最后齐老三挑了一株桃树,一株八月李,一株腊月李,一株葫芦梨,周敏发现苗圃里还有核桃树苗和杨梅树苗,这是齐老费的果园里也没有的,今年才试着培育,当即各要了一株。

    挑完了树苗,周敏还在这果园里逛了一圈,当即决定,等自己当了地主婆,也要弄这么一个果园,到时候将各种品种的水果都搜罗过来种上,想吃什么应有尽有,那就是一个字,爽!

    回家之后,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将六株树苗种了下去。八月李、桃树和杨梅种在屋前,腊月李、葫芦梨和核桃则种在山墙边。

    至于屋后的空间,齐老四准备上山去挖几株松木杉木回来种,不过这个要等开春后上山去找,比较麻烦,只能慢慢来了。

    虽然目前种下去的只有不到半人高的树苗,但周敏看了一圈,却是十分满意。几年之后,这些树长大,到时候就能够见到树木成荫、果实累累的景象了。不像现在,整个院子只在水井旁边有一株光秃秃的梓木,显得十分孤单。

    而后她又让石头去冬叔家的山墙后面挖了许多竹根回来,埋进屋后的一小片空地上。

    冬叔家种的都是大青竹,竹笋味道不好,连村民们都不吃的,但竹子长得快,而且非常粗,成竹要两只手才能圈得过来,砍上一根就足够编出一只大提篮,非常实用。

    等到这些东西都种下去,一天时间也就堪堪过去了。

    晚上睡觉时,周敏还琢磨着,回头得去山上弄点儿泉水回来灌溉一下。树木移植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继续扎根,维护不好很有可能会中途枯死,那就白费了。灌溉一点泉水,想必会长得更好。

    第二天,一家人商量过后,打算先把土豆给种了下去。

    这会儿天气还没有完全转暖,其他的作物都不适合种植,但抗冻的土豆却是不要紧。这东西种得早也收得早,可以跟其他东西一起套种,比较方便。

    周敏的打算是一行土豆,一行玉米,一行大豆并做一厢。对于农作物而言,氮肥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现在这个时代,根本没可能弄到提纯的肥料,所以只能用笨办法。

    记得高中化学课上学过,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存在,它们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植物能够吸收的物质,使得作物生长良好。所以套种豆科植物,也有肥土的功能。对于这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而言,哪怕只有很微小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至于土豆和玉米,因为种植和收获的季节都不相同,所以也是经常套种的品种之一。

    现在把土豆种下去,等到三月间种玉米的时候,它已经长得非常茂盛,开始开花结果了。等到玉米长大,需要抢夺阳光雨水与营养的时候,土豆也就可以收获了。

    对于万山村这种一年只能种一季作物的高山地形来说,这同样也是加大土地利用率的方法。

    周敏将买回来的一袋土豆取出来,安氏在一旁十分担忧的问,“这东西要怎么种?咱们都不懂,万一种坏了可怎么好?”

    “娘别担心,买的时候我就问过了。这个种起来简单,也不那么吃地里的肥力。”周敏将土豆倒出来。过了一个冬天,土豆已经发出了许多嫩芽,周敏提了菜刀,看准了长芽的地方,分别将土豆切块,确保每一块上都有至少一个芽在。

    土豆刚种下去的时候,芽苞实际上是从土豆块茎之中吸取养分生长的,等长出了根系,才会转而吸取土地里的肥力。所以必须要留下一点块茎,但整个种下去,既种不了多少地方,需要的营养也太多,结不出土豆,所以切成两立方厘米大小最为合适。

    这么一切,一袋土豆便能种上两亩地。

    剩下的地方,周敏打算留着点菜,暂时就不种东西了。

    虽然只有两亩地,但因为只有安氏,周敏和石头三个人,而且又是完全依靠人力耕作,要先在松过的地上起垄,然后挖坑,将土豆埋进去,再撒上一把草木灰,最后再将覆上薄土。这么一套下来,等这些土豆种完,天也就快黑了。

    中间周敏还不忘让石头去接了泉水,这些土豆在下种之前,都用泉水泡过。因为怕泡坏了,等于只是在水里打了个滚就拿出来,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效果,只能以后再看了。

    然后又接了一点泉水,预备回家之后用来浇灌几株果树。

    因为泉水实在是太小,每一次接水都很费工夫,石头还建议过周敏将之挖开,但周敏思来想去,还是拒绝了。

    虽然说迷信不好,但周敏始终觉得,这泉水颇有点儿神异之处。它只有那么小一股,所以能够滋润的地方不大,只有那个天坑。而且水也根本蓄不住,立刻就会渗漏进地里去。正是因为这些缘故,它才能安安稳稳存在到如今,既然如此,何必大动干戈的去改变?

    种土豆忙了一天,第二天周敏就没有作安排。自己去山上逛了一圈回来,便见安氏正在屋子里挑选鸡蛋。她特意将屋门和窗户都封起来,让房间里变得非常暗,然后用松木点了火,一个一个将鸡蛋拿到眼前,对着火光照。

    这两天又有一只母鸡抱窝,安氏之前就说过,要孵一窝小鸡,看样子是在选鸡蛋了。

    只有受精的忌惮才能够孵出小鸡,而看一只鸡蛋是否受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样对着光一照,能够看到一个黑色的点,那就是受精过的,可以孵。没有黑点的蛋就只有吃掉一个用途了。

    安氏挑挑拣拣,选出了十五只鸡蛋,放在鸡窝里排好了,然后将那只抱窝的母鸡抓了过来。

    所谓抱窝,是家禽自然繁殖后代的一种本能。在产卵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停止产卵,体温升高,体毛蓬松,即使根本没有蛋也会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不肯挪动。而且这种行为通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正常而言,鸡蛋孵化出小鸡,需要三周左右的时间。

    而现在,那只母鸡终于找到鸡蛋,立刻蹲在鸡窝里趴着不动了。

    而被安氏挑选剩下的鸡蛋,则预备拿到镇上去卖。

    开春之后,天气几乎是一天比一天暖和,冬天的衣服再穿不住,都换成了薄的。而周敏也开始准备播种蔬菜瓜果了。

    那不大的一亩地,差不多被她玩出花来。

    先是起垄。种白菜的垄跟种土豆的又不一样。种土豆的是单垄,将两边的土往中间一捞,堆起一个高高的尖,就算是成了。但种菜的则是多垄,一垄差不多有一米那么宽,分成四行。挖出浅浅的坑之后,将种子点进去,也不需要盖土,浇灌一点农家肥就行了。

    周敏种了一垄白菜,一垄莴苣,一垄豌豆,最后一垄则是三分之一豌豆,三分之一蚕豆,三分之一辣椒,至于西红柿,只在每一垄的边角上掏个坑,把种子点进去,四垄一共十六个角,就种了十六株。

    这些种下去的种子,毫无疑问也用泉水泡过。

    这就是土开在这里的好处了,泉水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等闲不会有人来查看,更不会有人怀疑。

    这三亩地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菜园却还不够,因为没有葱姜蒜这样必须的调味品。周敏本来想单独开一块地方来种这些,但被安氏拦住了,表示这些东西可以直接种在门口的地上。

    ——山里的这块地,毕竟距离村子比较远,虽说每天来往也不算太麻烦,但当你做饭发现少了葱的时候,难道还能特意走上超过一刻钟的路去山上拔葱么?

    最后便将种了树的地方垦出来,用石头垒出一个小苗圃,将这些东西种在里头,也方便平时照看。

    既然提到调味料,周敏就记起来,自己之前在山上见到过一株野生的花椒,隔得远远的就能够闻到那种令人舌头发麻的味道,于是便带着石头扛着小锄头去挖了回来。

    这就是靠着山的好处,大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能够从这里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多。

    买回来的种子都种下去之后,要做的事情就不多了。有了空闲,周敏便决定一点点慢慢将荒地拓宽。反正开出来的土都是自家的,眼看着周围那么多空地白放着,自己种点东西却恨不能一层套一层,心里别提多可惜了。

    之前是急着要开出土,所以请人帮忙。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春耕春播,腾不出功夫来,他们也就不着急,自己一点一点的弄。

    这样有个好处。

    虽然费劲,但砍下来的树也好,挖出来的树根也好,都可以拿回家去当柴火少。有了这些木柴,今年烧火用的东西就都有了。而树根这种东西烟太大,平时用来生火做饭自然不好,但如果有需要熏的东西,诸如腊肉等,这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存着总不会有坏处。

    拾出来的石块,周敏也没有乱扔,而是在土地边缘累起来,做出隔断。

    不过,光是这样的隔断显得太单薄了,有人要进这片地里来,却是容易得很。不过村里人都知道这是齐老三家的地,大概不会有人来,就是牛羊,放出来的时候也有小孩子看着,倒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周敏真正担心的,是山里的野物。

    这可不是后世那种到处都开发得差不多,除了深山老林之外野兽几乎完全绝种,狮子老虎更是只能在动物园看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人口稀少,山里的野物也猖獗得很,进村或许不敢,但祸害一下地里的庄稼,那是分分钟的事。

    山雀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周敏是没辙了,只能经常过来看看,但大家伙还可以想象办法,在土地周围种上树和荆棘之类,将之和山林隔断开来,或许会有用。

    不过种树很容易遮挡阳光,这片地本来就在山里,等将来周围的环境复苏,估计每天能够被光照的时候会更少,再种树没必要。所以周敏最后选择了荆棘。

    这种东西生命力就顽强多了,随便从别处挖几丛过来种上,很容易就能够长好。反正山里别的没有,这些东西最多,周敏先把已经能够确定边界线的地方种上,剩下的等地开垦出来之后再说。

    新开出来的土地,周敏打算都用来种了黄豆和花生。一边开垦一边种,种子是从冬婶家要的,今年就打算先这么着,顺便养养地,明年玉米和土豆自己留了种子,再扩大种植规模。

    如此忙忙碌碌,时间过得就快了。

    半个月后,种下去的东西就出苗了。周敏反正一年到头就侍弄这么几亩地,功夫多,经常带着石头弄点儿泉水来浇灌,果然土豆和蔬菜都长得很好。

    播种的时候,白菜周敏一个窝里放了三四粒种子,这是为了以防万一。但这个品种的白菜最后能够长得很大,很占地方,最好是一个窝一株,所以出苗之后,周敏需要将多出来的苗移栽出去。

    移栽的地方也是现成的,土豆现在才刚刚出苗,地上看去还是光秃秃的,反正还留下了种大豆和玉米的空隙,先种点白菜在里头也不碍什么。

    这些事情都是抽空去做的,还有安氏帮忙,周敏倒也不算忙。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她又有了新的工作。

    天气渐渐转暖,去年向族里买来的那两亩水田,也该收拾了。

    冬叔答应会帮着犁田和平整,也说到做到,在一场春雨之后,他便借了相熟的一户人家的牛,下田去了。一天时间,把两家人的田都翻了一遍,却是一直弄到天黑才完事。

    翻过之后的水田里,泥很松,这个时候需要用钉耙这些高低不一的泥土平整一番,以备将来插秧。

    但水稻的种植同样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不是把带壳的谷子扔田里就完事的,首先要将谷子泡在水里,放在气温比较高的地方,令它发芽,等到长出一寸长左右的芽之后,再两三棵分成一簇,密密的插在事先准备好的水田中,等到长上一段时间,有巴掌那么长,再□□,用插秧种进田里。

    翻田的事不用周敏操心,她要做的是育苗。

    水自然是用特意带回来的山泉水,周敏用油纸在门前搭了个简易版大棚,将泡好的谷子放在了里面,很快就出了苗。

    到了这个时节,村前的那片水田,一眼看上去全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中间细细的田埂隔开。而这些水田里,到处都能够看到三五成群,正在劳作的村民。

    两亩水田要用到的苗并不多,顺便育在冬叔家的小田里就可以了。

    所以这一天,周敏一手拎着小板凳,另一只手托着育出来的禾苗,跟在冬婶身后往田里走。在她身后,是安氏,石头和齐慧。

    ——这是个轻省的技术活儿,多半是女人孩子上阵忙活,冬叔这个大男人另有事情要做,至于齐老三,承担起了为两家人准备今天的饭菜的重担。

    虽然说天气已经转暖,但毕竟才是早春,田里的水实际上非常凉,周敏一踩进去,就冻了一个激灵。

    干农活就有这一点不好,有时候你是不能挑选环境的。晴天有晴天的活儿,雨天也有雨天的活儿,不可能天气不好就闲在家里,农忙抢收的时候,为了在雨季之前把粮食收回家,甚至会在地里忙到半夜。

    这种反复的劳作和过度的疲劳,泯灭了所谓的山居农耕之乐,只剩下佝偻的身体和麻木的表情。

    要不周敏的理想怎么是做地主婆呢?地主婆可以坐在家里享受一切,只要花钱请人替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回到眼下,这个活儿周敏之前没有做过,所以下了田之后没有忙着动手,而是先观察了一下冬婶和安氏,便见她们将小板凳安在田里,坐上去之后,一手托着一把苗,另一只手灵巧的分出苗来往田里一按,动作飞快。

    这些苗太小,又插得细,不可能很快弄完,如果站在水田里,长时间保持弯腰的姿势,对身体的负荷太重,而坐在小板凳上,则会轻省许多。

    至于插苗,也是有诀窍的,因为苗太短,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完全压进泥土里,但如果不够用力,则也有可能一松手它就浮在了水上。

    正确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苗,放下去的时候迅速松开拇指,食指快速一按。至于力道,就要在实践中慢慢把握了。

    心里有数之后,周敏也将自己的小板凳安放好,取了一些苗放在手心里,然后开始劳作。

    即便有凳子坐着,保持这个姿势太久,也会让腰背出变得一片酸痛。而且在水里待得久了,更感觉寒意似乎从毛孔各处往身体里钻,动得人手脚发凉。到最后动作甚至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灵活,变得机械且麻木。

    好在她们人多,两家的田加起来也没多少,所以几个人弄上一天,也就总算是把这个活儿交代过去了。

    周敏穿越过来之后,也不是没有劳累过,但这一天却是她觉得最难受的,吃完饭后就躺在了床上,只觉得连一个手指头都不想动。

    齐老三见状道,“这样不成,明日起来只会更难受。你们相互按摩一下肩背和腰,这样稍微好过些。”

    周敏哼哼唧唧的不太想动。

    要说她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个挺娇气的姑娘,有时候连矿泉水瓶子都拧不开,搬运超过二十斤的重物,则必定会花钱请人。上楼电梯,出行坐车,每天的运动量还要靠瑜伽来保持,疲惫和劳累,更多是精神上的而非身体上的。

    但到了这里之后,周敏也知道环境不同,再加上大概本来的身体已经非常适应这种劳作,所以她没喊过苦没怨过累,居然也就慢慢坚持下来了。但从前的劳累,说到底也十分有限,入春之后接踵而至的繁重体力劳动,才让她明白了什么叫农忙。

    像这种时候,就很想能够休息一下了。甚至有时候烦躁上心,会想如果索性抛开这些枷锁,离开这个村子进城去找工作,就算再辛苦,应该也不会比种地更苦吧?

    但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没有任何手艺傍身,进了城能做什么呢?

    就算自卖自身去大户人家做奴婢,她这资质也只够格做个粗使丫鬟的,被人呼来喝去,支使打骂都会成为常事。这可不是现代的时候被领导训话,也就只能动动嘴皮子,这个时代体罚还是非常频繁的事,还有可能动不动就被要求跪下……

    总而言之,除了比现在稍微轻松一点(也有限),就没有任何好处了,但却彻底的失去了周敏最看重的自由。

    所以,再难也还是要忍着。

    再周敏不情不愿的时候,安氏已经进了屋,二话不说就开始替她按摩,弄得周敏还有点儿受宠若惊。

    但按过之后,果然就松快多了。周敏找回了一点力气,便坐起来,让安氏躺下,自己替她按。至于石头,则由齐老三亲自动手了。

    这一天众人大概都累了,所以睡得很早。第二天起得也比平常晚一些。

    周敏和石头上山去看了一趟,带回来了几棵白菜,和一背篓的青草。白菜是他们今天的菜,青草则是给兔子和鸡准备的。

    田里的活儿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种玉米了。吃饭的时候,周敏跟其他人商量,“玉米就那么种下去,恐怕不够山雀和松鼠来偷的,还是先育苗然后再种吧。”

    “这东西以前没种过,就按你的意思来便是。”齐老三道。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周敏就请冬叔用木板钉了个宽大的槽出来,将泥土和草木灰、农家肥混匀了铺在里头,再将玉米粒两三颗一起按进去,浇上水让它生长。

    大概泉水的确很有效,周敏去地里的时候仔细检查过,不管是土豆还是蔬菜,出苗都非常整齐,而且单从苗的状态上来说,可完全看不出来是种在刚刚开垦出来的贫瘠的土地上。

    而且之前种在附近的果树也都已经存活,就连竹子也发出了第一批竹笋。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这让周敏对泉水更加有信心了。掌握着这样的利器,只要勤劳肯干,发家致富怎么也不会太困难吧?

    接下来的两个月,周敏按部就班的照着之前的计划,将三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估计是因为泉水浇灌,长得比较快,在玉米可以种下去的时候,散种的第一批白菜已经勉强可以收了,而且吃起来十分清甜,哪怕什么都不放,就把白菜放在白开水里滚过一道,滋味也不错。

    这让周敏十分惊喜。

    她可是打算靠着种地发家致富的,但是在这个小农经济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自给自足,市场有限,她的东西如果不是足够好,人家凭什么来买?而现在,至少不用担心产品在竞争的时候落败了。

    周敏留了一些菜让安氏做成咸菜和酸菜,供给一家人接下来几个月的食用。

    剩下的,她打算拿到镇上去试试水。

    说得更直白一点,她打算去问问邱五爷对这些菜感不感兴趣。毕竟镇上最有购买力的,也就只有他家了。

    所以就连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工作,她也交给了安氏和石头,反正她自己也没种过,留下来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临出门前,周敏还不忘将之前买回来的一把葵花籽交给石头,让他种在玉米地里。今年冬天有没有零嘴,过年的时候能不能嗑着瓜子闲谈,就要看他们了!

    时隔几个月之后,再到镇上来,周敏还真生出了几分重见天日的感觉。埋头干活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实在是累得根本无法分神去想别的了,但看到了外面的天地,再回想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竟然会忍不住油然的从心底生出一股毛骨悚然。

    越是规律而繁重的生活,越是能够把人圈囿在一个地方,不得脱离。

    想想万山村里的人,他们一辈子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县城,甚至有大部分连县城都没去过,真正的眼界也就是周围这几个村子,生活中充斥着家长里短,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对他们来说,生活里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若要细细思量的话,这种生活状态是非常令人细思恐极的,但身处其中的人,却很难感觉得到。

    周敏提醒着自己,绝对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自由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对周敏而言,思想上的自由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时的沉沦不要紧,但不能永远让自己深陷这种状态之中。

    要加油了啊!

    邱五爷好像真的非常闲,所以这回周敏来卖菜,他又亲自出来接见了。

    中医里有种说法,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生气勃发,所以在适当的调整下,病人的身体也很容易好转。虽然现代医学对“气”这种东西始终保持不赞同的态度,但相信这一套理论的人却不少。

    至少周敏自己也是将信将疑的。

    所以这会儿看到邱五爷的脸色比之上次见面好了很多,去了病色,越发显得艳色无边,周敏也觉得对方的身体可能的确好转了,于是笑着道了一句喜。

    然而邱五爷问的却是个完全无关的话题,“你弟弟今次怎的没来?”

    周敏愣了一下,才道,“这段日子家里正忙着,走不开,就是我,也是好容易才抽出空来。”

    邱五爷点点头,看了一眼装在背篓里看上去水灵灵的白菜。周敏无耻的采用了现代时卖菜小贩的通用手法,预先准备了一瓶泉水,来的路上时不时就洒上一点,到了镇上,还忍痛将面上蔫了的两株白菜取出来扔掉了,所以现在这一背篓的白菜,至少卖相看上去可以说是非常好。

    “这是你们自家种的?瞧着倒是不错,只不知滋味如何。”邱五爷道。

    周敏立刻自信满满的回答,“五爷若是不放心,不妨现在就令人做了来尝尝。不拘是用水焯过之后凉拌,还是清炒,或者煮汤,味道都不会差了。”

    “也好。”邱五爷垂眸想了想,点头道,“瑞声。”

    侍立在他身后的人立刻上前,将那一篓白菜都拿走了。周敏也没提称重啊价钱之类的话,如果真的吃着好,想必邱五爷不会吝啬那点钱,她自己也不会介意他试吃了一两棵。

    在吃两顿饭的古代,这个时间其实不早不晚,并不是饭点。但邱家的厨房好像早有准备,没一会儿,瑞声就端着四菜一汤回来了。他将菜一样一样摆在桌上,便又退回到了邱五爷身后。

    而邱五爷拿起筷子之后,才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看向周敏,“齐姑娘不介意陪我吃一顿饭吧?”

    四月间天气已经逐渐热起来了,虽然早晚气温还是很低,但正午阳光照耀的时候,却是热得人发汗。

    周敏一路走来,自然也出了一身的汗。而邱家的厅堂里,似乎因为邱五爷身体的关系,还在角落燃了熏笼,也凉快不到哪里去。但邱五爷这句话一说,周敏但觉好像有一阵无形的风吹过,让她整个人从里到外都凉了下来。

    她有些诚惶诚恐的坐了下来,埋头吃饭。

    菜色非常清淡,但味道却特别好!周敏觉得自己就算在现代,也少有能吃到这么好的手艺。毕竟外头馆子里卖的东西,多半是靠重口味招揽客户,多半都很舍得各种调料。

    不知道是不是邱家也有食不言的规矩,反正从头到尾邱五爷没有开口,周敏也安静吃饭。等放下碗之后,邱五爷漱了口,净了手,又擦了嘴,令人将残羹剩饭收下去之后,这才微微颔首道,“味道的确不错,这些菜我要了。”

    白菜的价钱便宜得周敏心凉。即便邱五爷已经开出了一文钱一斤的“高价”,二十斤白菜也只卖了二十文钱。

    辛辛苦苦种出来,又背到镇上来卖,所得却实在是太少,也难怪这年头老百姓日子难过。

    虽然手里还有卖灵芝的那点银子,但总拿出来贴补,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必须要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余,不然她所谓的未来规划,就是一纸空文。

    赚钱真难。

    话虽如此,但转头这二十文钱就被周敏用来买了面粉。

    其实她本来是想买糯米的,下个月就是端午,到时候少不得包点粽子应景。结果镇上唯一一家米店居然没有糯米卖,只好退而求其次。

    村子里也有人家中小麦,但数量很少,收成也难说,而且就算买麦子能便宜点,还要设法磨成粉,周敏索性买现成的了。

    没有粽子,到时候蒸个包子,也算是吃个新鲜。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