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每天都有人在撩哀家 > 79.第 79 章

79.第 79 章

推荐阅读: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每天都有人在撩哀家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成功的要诀

    是看一个人有多傻。

    今天,我越来越坚信,在诸多影响成功的因素当中,智力不是首要的。

    我的回答可能会令人感到意外。

    我认为,成功的要诀不是要看一个人有多聪明,而是要看一个人有多傻。

    我见到过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学术领域的,有商业领域的,有创业者,也有做管理工作的成功者,他们身上都是带有这样的傻气。

    只有傻人才能真正懂得这样简单的成功要诀:

    不论你做什么,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都要把它当作事业,当作信仰,甚至当作生命,坚持和坚定地做下去,自始至终不动摇,不放弃,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做到世上独一无二,做到世上无与伦比,这就是成功。

    简单地说,成功的要诀就是坚持,就是始终坚持。

    在我看来,只有傻人才会这样做,只有傻人才天生懂得这个要诀,也只有这样的傻人才能取得成功。

    下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傻人能幸福么?幸福的要诀又是什么呢?我的回答同样也会令人感到意外。

    我相信这样的傻人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幸福的要诀不是获得财富名利。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的未来会温饱不愁。

    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幸福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

    几年前,我曾给四中的同学提出了18条建议,其中有一条建议就是:

    “养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的习惯:例如帮助一下别人,或是让别人高兴。自己要想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何在?”

    我之所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我明白并且希望每一个四中人也明白,幸福归根到底不是在感官上获得满足,而是在精神上获得意义。

    这与一个人是否拥有财富、名望和地位无关,他可以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

    请鼓励你的孩子

    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

    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所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

    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

    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

    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

    等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

    大部分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在他们眼中,成功甚至说成功学已经深入到信念之中。

    但我并不大相信成功学,这个概念只有在中国的书市上很火,套用、复制别人的成功往往出现很多问题。

    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所谓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

    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

    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我看过一个日本做的调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愿意嫁给有车有房、父母给准备好一切的男孩。

    家庭就像小鸟搭窝一样,衔点泥和枝叶,一点点靠唾沫黏合,有这个过程,才能体会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会珍惜。

    亲子关系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父母给了孩子一切,他就会感恩。

    作为校长,我和家长交流很多。在我看来,过于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太害怕落后。

    其实你的孩子一点都不落后,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可能就比别的孩子强,但家长总看不到这些。

    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就已经很优秀

    很多人在当父母前都会说“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一旦成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来了,希望孩子更成功优秀。

    但我觉得,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人了。

    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也可以很优秀。

    我有一次去美国,登机口的检票员是个大胖子,帽子上的绳子都快挂不住他的脖子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骨子里透着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超市,我买东西问服务员一些问题。

    他满脸不高兴,把话含在嘴里说,我问了三遍都没听清他说啥。

    我说小伙子,你这样工作能开心吗?

    人的生活态度特别重要。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把“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进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中。

    现在的培训机构很喜欢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做宣传语,不知是何时造出来的一句话,真的是误了很多人。

    家长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上哪有输赢?终点才论输赢呢。

    至于社会压力是否存在,要看你怎么理解,你非要处处竞争,能没有压力吗?

    读哪个学校都不如家长重要

    我认为现在的家长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们在孩子身边担负的角色,他们应该在人格和精神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

    有几次,我在MBA班上讲课,底下都是成功人士。

    一个事实是,他们现在的成功与当年上过的小学和中学没有任何的相关性。

    去年在南开中学,校方特意介绍了一个他们的校友,中科院数学所的院士,他没上过大学。

    我希望家长知道,上什么学、读哪所学校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决定性的影响来自家长。

    作为一个父亲,我也让孩子去上过奥数班,后来她到美国上学后告诉我,学校里真正数学好的都是美国人。

    中国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感觉,不如美国孩子,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差别,而非学校选择的差别。

    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和爱人都当老师,顾不上管她。

    我们也有孩子的升学压力,但没给她施压,没逼着她学什么,我们的教育更偏向于顺其自然。

    她现在在工作上很棒,在职场上是个令人欣赏的人。

    我想,这就是我和她妈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她的影响。

    而且,我认为不要把家庭教育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

    就拿建立亲子关系来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国旅游、探险,都是一些方式。

    但亲子之间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饭收拾房间,这样建立的关系很真实,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

    哪有成天在海滩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电视上演的。

    我们都成为了学区房的

    受害者

    社会上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结,这和学校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会的教育观出现偏差。

    学校之间确实有差异,但我觉得北京教育资源均衡整体上不错。

    家长追逐学区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盲目。

    我每次给别人上课都会现场做问卷调查,数据证明人后来的发展和你上不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没有任何相关性。

    学区房热也来自于一些商业机构、学校的炒作,这种炒作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校长也是受害者。

    一天到晚追逐这些,教育者的生活、职业性都会受影响。

    记得我当老师时,有的班50个学生有40多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没有宣传这个,升学率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

    当然,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放弃高考,选择出国,过去总说高考是过独木桥,现在不是独木桥了,有很多桥、很多路。

    这是好事,说明经济水平提高了,也是选择多元化的表现。

    这是教育选择中的一种可喜的变化。

    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接触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近年来我发现一些家长的名校情结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来越严重。

    但也有些家长心态越来越平和,开始考虑孩子的幸福问题。

    上什么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刘长铭校长语录

    其实,幸福就是成功,普通不等于平庸,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是只顾享乐、追求平庸,而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爱与被爱,体验到创造、创新带来的幸福感。

    一定要学会自己做饭,虽然不会做饭你也有饭吃,但那叫活着,或者叫饿不死,那不叫生活。

    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我们是否曾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源)

    1、语言是为了交流,而人们说话总是在设置障碍。

    2、人们会忘了你说的话,但是会永远记得你的态度。

    3、没有人是大大咧咧的,每一个人都心如发丝。

    4、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早期互动的失败。

    5、中立就是说废话。

    6、脑子里没有的东西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内部成像左右我们的视线。世界毫无意义,我们赋予其意义。

    7、设置是为打破而设置的。打破的原因比设置更重要,一打破机会就来了。

    8、精神分析就是使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一到意识层面就会有疗愈效果。

    9、凡是忌讳的东西就是常想的东西。

    10、人是体验的总和,是过程不是目标,路上才是人生。注重过程就是生活,注重结果就是等死,因为死亡是最终结果。

    11、双亲的态度,形成了孩子的价值观。两人相见,六人在场。

    12、找对象首先要使内部成像清晰起来。内部成像不清晰,要么找不到,要么全都是;内部成像太清晰则找不到对象,因为本来就没有。一般人都是找一个有点相似的,修修补补将就。

    13、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在安全中孩子就能探索。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纠正不良。

    14、夫妻好,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爱孩子,就不要和孩子结盟。

    15、成人想留住青春,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青春有什么好?青春全是冲突和麻烦。

    16、爱是超越自我的局限性,冒险与另一人发生亲密关系,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融合一体,这其中有自我牺牲,是一种永远抑制内在分裂的互相献身。没有自我就不敢爱,“我拿什么爱你?”

    17、越高智商的人防御越强,理论上父母越聪明孩子越笨。农民的孩子更有自主性。

    18、知道人生就是障碍,那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

    19、无条件关怀只有上帝和狗能做到。

    20、按感情办事就是按童年期的感觉办事。越重大的决定越感情冲动、退行。我们都生活在我们的童年,以后再也无法改变。

    22、所有的遗忘都是有意义的。所有的巧合都是有道理的。

    23、完美的男人,在男性中有女性的气质。

    24、我们渴求永生、依恃和有序,但世界是一团乱麻,上帝死了,生活无常。生命是不公平的,痛苦和死亡不可避免,无论与别人多么亲近,我们必须孤独地面对人生。

    25、人们纷纷试图用缓解社会性孤独(aone)的方法来缓解存在性孤独(oney),而只有思想的充盈才能使我们可能忍受存在性孤独。

    26、当人们无所事事时常会感到存在的空虚。通过做实事、感受价值和承受痛苦可以帮助当事人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陷入痛苦常能催人深思,处理困境能促人寻找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发现和体验生活意义。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自身以外的存在的投情。只有在创造,在爱,在工作中,才能体验意义的存在。

    27、中年人如果不把先前用于适应外部环境的能量转向于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适应,建立起一套新的精神价值,就会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生命仿佛空虚而无意义。他的后半辈会在痛苦中持续。

    28、情感如果得到适当的表达和理解有助于成长。这种功能的最好的例证就是哀伤的作用。在正常的哀伤过程中,天性会赋予我们一种能力,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望趋向情感的平和。象征性地告别以前的生活阶段,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丧失中的局限性,以及不可能拥有一切的事实,都有利于成长。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