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平阳公主传 > 第22章 内宅纷争

第22章 内宅纷争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平阳公主传 !

    董氏生产伤了元气,好几年不曾再有孕,便劝说甘氏生下了庶长子杨玳。董氏虽是女人,但是眼光见识均不俗,她极力劝说杨安请了大儒办了族学,对长安和江南祖居地的族人一视同仁,在族中风评颇佳。

    等到杨玳两周岁的时候,董氏终于生下嫡子杨玹,杨氏族人奉之为少主,除了吃穿用度上外,在杨玹的培养上尤为上心。

    而韦氏在董氏生下杨玹后才由杨安的母亲做主进了门为侧室,韦氏很快产下一子杨珂,自此觉得母凭子贵,数次挑起争端。董氏牢牢把控着后宅,对韦氏的行事并不以为然,只要不对杨玘和杨玳、杨玹他们下手,她都选择视而不见,乐得事情都推给杨太师处置。

    不过韦氏把心思算计到了杨玹身上,到底是触动了董氏的底线。很快,高薪延请的西席就来请示杨太师,若是打算教出两个杨氏家主,他精力有限,就另请高明;若是打算顺带三公子读书的话,那就分开授课。

    杨安的几个兄弟和杨氏族内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更是话里话外的暗示,若是给三公子启蒙的话,不如送到老宅去,那里的族学夫子也是大儒,也可以加深下一代的兄弟情。杨安虽然是杨家的家主,但杨家的大部分财富并不是在他手里,他专攻仕途,兄弟们掌管生意,互为依靠,所以族老的话他是不能轻易忽略的。

    董氏的娘家大哥则直接找上杨太师,说是不嫌弃的话他来亲自教导外甥,就不妨碍杨太师专心致志地培养三公子了。当时杨安的父亲已经去世,杨安的母亲虽迫于当时的压力越过了董氏许了韦氏进门,但并不表示她会容忍这样违背纲常的事情发生,她将儿子和韦氏招来,说是夜夜梦魇,法华寺的高僧说了,需八字与之想合的小一辈抄经祈福,算来算去韦氏是最佳人选。

    于是没等韦氏反应过来,就被杨老夫人直接扔进了家庙中,对外称韦氏虽然是侧室,但是至孝、自愿为婆母侍奉佛祖等等,使得想要上门讨说法的韦家人也毫无办法。

    杨安没有料到就是读书这么个小事情,竟然引起如此多的事端。他虽然在仕途上风头无限,但是在处理后宅之事上还是束手无策。只能以杨珂尚年幼,另外聘请了西席为他授课。又狠心让韦氏在家庙中待了半年,才求着杨老夫人许她回来。自此,韦氏便老实了许多,不过还是明里暗里靠着杨安的宠爱和娘家,处处拿杨珂与杨玹比。杨玹有的,她费尽心思也要给儿子争到。

    杨珂便生生地被养歪了,喜好攀比、眼光短浅、心狠手辣。他不喜别人称他为三公子,那样的话他觉得杨玳和杨玹都在他之上,因此人人称他为珂公子。依靠着父亲和外祖的权势,又加上行事狠绝,十六岁的杨珂在长安虽不说人人谈之色变,也差不远矣,即使一些皇室宗室子弟见了他也避之不及。但是在杨安面前,他是乖巧听话、聪明伶俐的幼子,比起隐形一样的长子和稳重的二子,他极得杨安看重。因此,阖家上下除了董氏这一房只有捧着他的份。

    杨安浸淫官场数十年,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靠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手中的人命不计其数,可谓是踏着累累白骨一步步上来的。但偏偏到现在无人能接过自己这份家业。长子资质平庸,次子不肯听从自己的安排,数次劝自己激流勇退,三子只有几分小聪明,又过于锋芒毕露,行事不留余地。

    这杨安虽然已过半百之年,但身体硬朗,健步如飞。他径直进了书房,吩咐后面的管家:“去把三位公子请来。”管家答应了一声出去了。

    将书房内小厮赶了出去,杨安摘下官帽。靠在当中的太师椅上沉思起来。就在刚才他收到了线报,他的三子用了极端的法子打算将齐国侯的父亲掳到京里来,却失败了。如今闹的沸沸扬扬,今天在朝上,有几个老不死的家伙就跳出来要圣上彻查此事,扬言不能寒了老臣的心,不能对不起为国为家的将士的心。这杨太师虽然觉得杨珂的法子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是并没有认为他做错了。

    这齐国侯李罡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行事不漏一丝破绽,在军中的声望很高。杨家本来在军中就插不上手,即使他先前已经安排了一批杨家的子弟进入军中,也无济于事,要知道军功能谎报,但是威信是实打实靠着本事,拼着性命才能有,而杨家的子弟个个出身优渥,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所学的武艺在上过战场的人看来不过是花拳绣腿,所会的兵法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够人家看的。换句话说,即使他现在给他们一个将军的职位,那也只不过是加快了他们丢掉性命的脚步。更让人憋屈的是,他为了拉拢韦威,对韦氏百般宠爱,弄得现在府内除了韦氏外其他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像这次杨珂的事败,若是二子杨玹及时出手的话,绝对不会闹的满朝皆知。要知道,监视李家人的事情一直是杨玹主事,杨安此时选择性的忽略了年初自己在韦氏的柔情蜜意下,将府内的一部分庶务包括处置李家人的事宜分给了三子。

    这时,管家的声音传来:“大人,三位公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