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应春浅的一亩三分地 > 第20章 春生

第20章 春生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应春浅的一亩三分地 !

    赵元启叽叽喳喳跟应沐瑞比划刚才在祠堂所听所见,应沐瑞勾了一个冷笑,木然不动。赵元启问云谙音:“他这什么意思?”

    云谙音:“在生气。”

    “哎呀,有什么气嘛,我们几个就算在京城,何尝受过什么气?大不了来个明明白白,我这就叫小丁从县城带人来,好好地算清楚这笔账算了。”

    “不用了。”应沐瑞抬起头,目光清淡,“我瞒了国公府的家势,便不想以势压人。再说,我们家族的过去,却不是什么好名声的事,就宗族内部处理吧!”

    赵元启摸头,“那你到底想怎样?”

    “你别管他。”云谙音挑眉,问道:“要派人通知京里吗?”

    “爷爷临行前已经交给我全权处理,我做代表就行了。”应国公府长子长孙,也算名正言顺,“以后有机会带弟弟妹妹回来祭祖上香即可。”他没提应国公,想来那老爷子早就放过话来,不管认不认祖,他都不会回来的。

    族里决议已经出来,族里同意应道泽一脉认祖归宗,但需要全族对四十年前送子入匪道的事认错,这个错误将列入到族谱,世代传承,这等于将上一代宗族一辈列入耻辱柱。

    按赵元启爱热闹的性子,打算请了官府县令、各乡望族乡绅、有识之士来观礼的,但应沐瑞拒绝了,说到底都不是什么光彩之事,等同于把应道泽的身世揭开,平白给了别人笑料而已。

    这种决议,对于应家湾各房特别是族长长房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情势难下。应家湾多少代都没出个读书人,更没出过一个官家,如今应家有个老三在京里立家,虽说不是什么权贵之家,好歹是做过官,见过世面的,这对于应家湾的未来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说到底都是一个利字,认了亲认了错,但得到一个当过官的宗亲,将来应家湾的子弟那可是攀附了一棵大树,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就算是永成也是咬牙认了,就算是把父亲推到历史耻辱上,可为后代子孙留下巨大福泽,有何不可?

    应永成在父亲房前跪了一夜,但他不后悔,当日答应全村公决时,他的内心已经有了决断。说是对那十几位无辜子弟认错,说到底不过是对权势的低头道歉罢了,为了家族的绵延,应永成若能将应家湾送出几个官家子弟,他这任族长那肯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他也死而瞑目了。

    应家湾的动作很快,开祠堂,祭祖,跪祠,认错,认亲,一系列事件都由人专门负责,有条不紊。这边没有了这几位公子哥儿的事,他们的任务便是等着走程序。

    赵元启没了新鲜事,便起了其他心思,整日围着春衣转,稍不留神大黄出来搅合一番,又是鸡飞狗跳。应家老湾被他折腾出个花儿来,以至于没几天整个村子老少都认识了这位活泼好动的爷。

    这天,春绣采摘了半篮子明前茶回来,赵元启蹲在炒茶房不肯出去,非得观摩炒茶过程,并要亲口尝到第一口明前茶。

    云谙音虽淡淡的,但是居然也蹲在茶房,想来也是好奇的。

    春绣在抱柴禾,春浅在擦拭各种炒茶工具,茶锅、石磨、竹炕,春生在打烘干茶叶的土灶,春裁摘了茅草穗、野蔷薇嫩芽在赵元启面前卖宝,试图说服他吃一口,赵元启嫌恶不已,哪里敢尝试?倒是云谙音抽了两根,斯文优雅地剥了吃了,春裁瞪大眼睛,等着他评价,“怎么样?好吃吧?真的很好吃的,我们这里小伙伴都喜欢吃这个,今年雨水不足,没有茶桃,可惜了。等你们再住几天,还有好多好吃的呢,最好吃的是香泡泡,可甜了!”

    云谙音慵懒地点头,“很好,你早上摘的那些花儿也很香。”

    春裁得了鼓励,兴奋地小脸通红,赵元启抓了一把晒在院子里的金银花,“这么香的花儿,晒干了多可惜,应该插瓶留香。”

    春绣道:“那可是药材,比茶叶还金贵呢,你别抓得到处都是。”

    “不解风情的丫头。”赵元启把花儿扔到簸箕上,转身去看春生和泥搭土灶,“看你斯斯文文的,不是说在读书嘛,怎么这些农活也都会弄?”

    “谁都跟你似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春浅忍不住打趣他,都是年纪差不多大少年,很快便混熟了,特别是赵元启,完全没有贵族风范,就是一位人来疯的小孩儿,哪里能有威信?就连春绣都敢打趣挖苦他了。

    云谙音却掀起眼皮,扫了一眼春浅,不是第一次听这丫头用成语了,若不是亲眼所见,他真不能相信一个村野丫头有这般文雅,但看见春生,他又释然了,这位自幼丧父的农家子弟,言语不多,但肚里乾坤可不少,他只稍作试探,便知他读书通透,见解时事、军政、家事都有一套见解,虽主见尚生涩,但已能看出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就在方才,应沐瑞随着应永远跟族老商议礼仪事宜,春裁小孩儿心性,问沐瑞:“三爷爷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问题这几日根本没人敢提,通透的人都心知肚明,应传亮怕是没那么容易会回来祭祖,但又抱着一丝希冀。连族长永成对于那位当过参军的官爷是否归乡、亲自主持仪式都不清楚,这仪式定在清明节,没几天时间了,应传亮会赶回来吗?如果不回来呢?应家湾传字辈上是汉字辈,可还活着几位老祖宗,虽早已不管事,但却是名义上的长辈,应传亮不管做了多大的官,在应家湾只是一分支,在宗族事务上还是要听从宗族规矩的。这认祖归宗,叩拜祖宗,拜见长辈,天经地义。

    故而,应家湾的人自然是希望应传亮能亲自回来参加祭祖典礼的,但又没人敢直接提出来。而大多数村民都是怀着美好愿望的,都认为应传亮会回来参加认祖归宗的仪式,到时候应家湾可就风光了,迎接京里归乡的官老爷回乡祭祖,那是多大的荣耀?再者,当事者不回来,族里搞这么大的阵仗给谁看呢?凭应沐瑞一个小娃娃如何能给族里带来新气象或者是利益?故而这两天整个应家湾都在私下讨论这个事,春裁是个孩子,听了话头,也不懂事,问出来便是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应沐瑞的面色尴尬,春生及时解围,“三爷爷戎马一生,为国表率,多年来公事繁忙,职责重大,近年更是旧疾频发,这里离京城上千里,经不起舟车劳顿,这次祭祖由沐瑞哥代劳,沐瑞哥是我们家三房长孙,完全可以代替三爷爷行祭祀之礼,先人想来也不会介意的。”

    春生平日沉默寡言,在家只是默默干活,除了跟春浅亲近外,跟谁都比较冷淡,也从不跟村里的孩子们玩笑打闹,云谙音对他的表现自然是看在眼里。他这般直白通透地把应道泽的态度表明,就算是大人指导,那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才能明白其中关节。看他的表情,分明是通透了中间厉害,才回答的如此自然。

    应家这一辈倒是有几个聪明的孩子,而应传明似乎有意让春生与他们三个接近,那位农家老人自有自己的慧眼。云谙音揣着明白装糊涂,应沐瑞看似冷清实则通透,许是只有赵元启根本不在意任何人的态度,玩得自由自在。

    云谙音懒懒地坐在劈柴的木堆上,望着远处山峦上云卷云舒,春浅养的小狗二哈迈着小腿跑过来,在他腿边嗅来嗅去,春裁用茅草穗逗他,他似乎只对云谙音感兴趣,用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着云谙音呜呜,云谙音有一搭没一搭地用脚拨弄他,他似乎玩出了兴致,不停地扑到他的脚上,被踢开再扑上去,兴奋地呜呜叫。

    赵元启在屋里跟前跟后地捣乱,美其名曰“帮忙”,弄得春生等人一个头两个大,又不好推他出去。

    春生揉茶累得满头大汗,这时门口进来一个俏生生的少女,站在门边,挡住了光线,光影勾勒出少女身形,一头略乱的黑发在明暗光影下纤维毕现,她望着春生,脆生生地道:“春生哥,我采了半篮子茶,不够家里置锅炒的,我娘说叫你帮忙给炒了。”

    赵元启立马放弃帮忙,蹿到她身边,笑着替她提篮子,“是春衣姑娘呀,快来,快来。”春衣却避开他的手,看都不肯看他,径直走到屋角,将半篮子春茶倒进簸箕里。

    春绣笑道:“春衣,你怎么没带大黄来?”

    赵元启讪讪地道:“好好一个姑娘,整日带条大黄狗成什么样子?”春衣抿嘴笑。

    此时春生已经将茶叶杀青,该换到堵锅里炒调,春浅把那锅早添上炭火,春绣便撸起袖子抓条、甩条,动作娴熟,麻利、快捷,带着某种韵味的旋律,赵元启忍不住手痒,“这个好玩,我来试试。”

    这边云谙音一声不吭接了春生的扫把,学着他的动作揉茶,没一会儿便热了一脑门子汗,这边赵元启刚一上手,就烫的嗷嗷叫,他甩着手指跳脚,“这么烫,怎么玩啊!你、你不怕烫手呀?”

    “谁叫你手指沾锅上了?”

    “可是这么甩,怎么能手指不碰锅呢?”

    春绣:“可是、可是就是沾不到啊!”

    春浅无语地听着这两人对话,春衣凑春绣那边看了眼,“春生哥,你这个扫把揉得不行,太散了,是不是要手揉一揉。”

    春绣道:“哎呀,光顾给你演示怎么做,忘记看质量了,春生哥,这个不行啊,还得加把劲。”

    春生也去看,埋怨道:“真是坏了,扫起来揉一把吧!”

    春衣道:“头一锅就弄坏了,奶奶知道又该埋怨了。”

    春绣说:“幸亏红蛾那蹄子不在,不然肯定去奶奶那告状。”

    话音刚落,就听见红蛾嚷道:“春绣你又说我什么坏话?”

    只见屋里又进来两个人,长身玉立的是应沐瑞,他身后钻出的可不是红蛾,她长大后,比小时候可爱不少,稍微有点黑,但五官精致,特别是一双眼睛黑而透亮,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狡黠灵动。她手里掐着一大把金银花,花香扑鼻,满室氤氲。

    春浅忍不住道:“红蛾,快些把金银花拿出去,屋里正炒茶,茶香正好,你这么一混,真难闻。”

    赵元启道:“对对,这香味太浓,会冲散了茶香,快拿出去。”

    红蛾跺脚,“你们就欺负我。哥,娘说让你赶紧回家,说是要把水田赶紧翻了,要下秧苗。”说完她跑了出去,一把把金银花扔到门外,“人家都嫌弃你,你赶紧识相吧!”

    春生一声不吭,端了第一锅茶到石桌上,用力揉了起来,中间看了几次卷曲程度,觉得差不多了,再端回熟锅,春绣接着甩茶。

    云谙音与云谙音站在茶坊门口,看着屋里动静,云谙音感慨:“第一次见到手工制作,有点新鲜。”

    应沐瑞沉声道:“劳作辛苦,他们小小年纪,都是一派制茶高手风范,想来小小就开始独当一面,成为家里主劳力了。”

    云谙音一笑,“是不是有种感慨,觉得我们实在是国之蛀虫,纨绔子弟?”

    应沐瑞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云谙音跟着出去,捡了把破扇子扇风,“这才不到四月的天,那屋子就跟蒸笼一般,这要是到了夏茶时节,可怎么过?”

    屋里热火朝天,春衣在跟赵元启解释烘茶院里,“不能晒的,会有太阳的味道,非得用炭火烘干才是好茶,听说最好的茶用什么碳都有讲究的,我们农家没那么多讲究,都是用山上现成的榨木,也算是很好的了。”春衣说话温软柔和,赵元启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春衣突然脸一红,避开眼不看他,“你的手指还疼吗?”

    赵元启本想说不疼,眼珠子一转,伸出手指嗷嗷地叫,“疼死了,这可怎么办,有没有烫伤药?”

    春衣红着脸起身,“就三锅茶,春生哥他们能忙得开,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样吧,我带你去上井打点凉水冲冲,上井的水最是凉透,对烫伤有好处。”

    “好的,好的。”赵元启忙不迭地答应,跟着春衣去了。

    春绣笑着摇头,“这个赵公子,见了春衣姐就跟二哈见了大黄似的,摇头摆尾。”

    春生道:“春绣,赵公子是贵人,不能乱说。”

    赵元启诧异地看了一眼春生,并没有反驳自己是贵人是事实。

    春浅埋头烧火,并不发言,她怀里的二哈早热得受不了跑出去了,这会儿又跟着云谙音脚前脚后地转。

    这三位公子,各有特色。赵元启活泼,云谙音性情不定,应沐瑞耿直刚正,但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骨子里藏着一股京城公子哥儿的矜贵劲儿。

    只是那股味道,春生等人只觉得新鲜,并不能明了,但春浅却是见识过的,心中疑惑颇多。如今整个村子闹哄哄都在整认祖归宗的事,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春浅总有种不安,许是穷得久了,久贫乍富的自卑心理吧!

    春浅问春生:“春生哥,你有没有觉得古怪,沐瑞哥说家里境况一般,但看他做派和他同来的那两位,是普通京城子弟?”

    春生一笑,“看不明白,便不要想罢,许是,总要去京城亲眼看看的。”

    春浅心中一动,春生笑着摸摸她的头,默契地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