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探幽录 > 第105章 他是君子

第105章 他是君子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大唐探幽录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阿弦仓皇移开目光转身逃往内巷,正欲快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忽地见到前方小丽花立在街心眼中带泪苦苦看她:“十八子我想求”

    阿弦被方才陡然所见的那幕吓得慌了纵身跳到旁边避开她这就是在袁恕己看来她很突兀地闪避的奇异一幕。

    只是还未跑出两步身体像是被一股寒冷的冰水侵入,透骨的冰冷让她猝不及防往前扑倒在地。

    等再站起来的时候阿弦已经不是“阿弦”了。

    “她”迈着碎步来到府衙。

    手轻轻地抵在下颌处,犹疑打量着府衙的门首又左右逡巡扫向守卫。

    守卫们因都认得阿弦,是以并未恶声恶气,其中一人反而问:“十八子怎么这会儿来了?”

    “她”才仓促而略带羞涩地低头一笑,抬腿迈过门槛,往里而去。

    守卫们回头打量了一眼满面疑惑:“十八子今天怎么有些古怪刚才”

    两人对视,顷刻却十分默契地各自移开目光,不再深思。

    “阿弦”一路进了内堂,小典房中却还有另外一个人。

    且说小典在府衙里又调养了两天本已脱了险境。

    听说已经判决了凶徒,小典心中的大石落地,可毕竟小丽花已经不在人世,想到在世间唯一的亲人也不复存在,又想到先前自己遭遇的那些非人折磨,如今心愿已了,万念俱灰,所以精神萎靡,身体状况竟也江河日下。

    故而这两天竟只是强撑着等死,只等处决了罪犯后咽气。那大夫也是无能为力。

    此刻在房中探望小典的正是连翘。

    小典曾跟连翘见过一面,又从别人口中听说连翘在小丽花案中所做,他是个心软且善的好孩子,便对连翘存有一份感激之情,竟不顾身子细弱,挣扎着下地要向她磕个头。

    但他一来病弱,二来腿上的筋腱受损,动作不便,几乎从床上栽下来。

    连翘见他形销骨立,心中酸涩,紧走两步拦住,小典早支撑不住,头晕目眩,只问:“那些人已经死了吗?”

    连翘道:“午时三刻,已经处决了,你听外头还有鼓声呢。”

    小典道:“这样我就放心啦。”

    连翘怎会不解他的心意:“小典,你可不要错想了!”

    小典闭着眼睛,眼中的泪流落不绝:“之前你为我姐姐做的事我也知道了,姐姐,你是个好人,现在再求你一件儿,等我死了,你把我跟姐姐”

    连翘转头将泪挥去,方轻声喝道:“别瞎说!”

    小典道:“我小的时候不懂事,只知道我是有个姐姐的,但问起娘来,她却总不告诉我姐姐在哪里。”他深深呼吸,睁开眼睛,“后来娘去了,我跟随王先生,再后来,进了秦府,才知道姐姐当初为了我们”

    连翘垂首咬紧牙关,小典道:“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见姐姐一面,他们告诉我,只要我听话就会让我跟姐姐见面,我是听话,可是熬了那许久,我渐渐知道他们是骗我的”

    秦张那些人因见小典向来温顺听话,对他的看管便松懈了,殊不知小典心里偷偷谋划着逃跑出来找小丽花,那一次连翘在菩萨庙里见到他,就是他才逃了出来。

    后来被捉拿回去,那些人为了惩罚他,又故意告诉他小丽花已经死了。

    小典大哭。

    连翘抱着这少年的身子,明明是才要绽放的年纪,却干瘦的如同一片枯叶。就算连翘阅尽千帆,自诩心硬如铁,这会儿也禁不住同他一起潸然泪下。

    正在此刻,便听得门口有人轻轻唤了声:“小典。”

    两个人转头,却见房门打开,竟是“十八子”徐徐走了进来。

    连翘一眼便看出十八子的举止跟昔日大为不同,且隐约带几分眼熟。

    正疑惑间,她已经走到床前,先是看着连翘,道:“姐姐在我身后苦心做的那些,我都看见了,幸而刺史大人同十八子联手查明真相,给我姐弟讨回公道,也还了姐姐清白,多谢姐姐。”

    连翘双眼慢慢瞪圆,毛骨悚然,松开小典站起身来,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十八子”:“你、你是小丽花?”

    小丽花不答,转头看向床边的小典。

    小典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小丽花举手,轻轻抚上少年枯瘦的脸:“弟弟,你受苦了。”

    只是一句话,却让小典在瞬间泪如泉涌,极快地模糊了双眼。

    小丽花凝视着眼前少年:“姐姐是个最蠢笨的人,这么多年来都错把豺狼当作好人,才害弟弟吃了那许多苦。”

    小典再也忍不住,哑声叫道:“姐姐!”张手用力将她抱住!

    小丽花微闭双眸,脸颊轻轻地蹭着少年鬓边,发出欣慰的叹息:“这许多年来,姐姐唯一的心愿就是再见你一面,就如现在一样抱你,我的好弟弟”

    小典放声大哭。

    连翘几乎站立不住,死死地倚在床柱上,眼睁睁看着这幕,手捏着帕子堵住嘴,眼中同样泪如雨下。

    小丽花缓缓睁开双眼,在小典头上亲了一口:“答应姐姐,你要好好地活着,不管多难都要好好地活着。”

    小典用力抱紧了她,嚎啕大哭:“可是我想跟姐姐在一起。”

    小丽花抚着他的头:“乖孩子,你一直都跟姐姐在一起啊。”她的声音这样温柔,就像是一阵春风,将少年心底的冰冷融化殆尽。

    最终的告别终究来到。

    小典跌跌撞撞下了床,连翘竭力扶住他,小典大叫:“姐姐!”

    小丽花已经走到门口,闻声回首,向着两人歪头一笑。

    此时,在连翘跟小典看来,眼前的人已经不再是十八子,而真真正正是小丽花,那样烂漫耀眼的笑脸,就如同春风中漫山遍野盛放的娇艳丽花。

    有诗云: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且说府衙门口,袁恕己询问十八子如今何在,吴成面露难色,道:“大人,这事实在怪极了,我因见十八子要出门,便要躲了,谁知眼看十八子出来,才走了三两步,忽然瘫软在地上。我正要去扶,那食摊上的老朱头赶来,将十八子搀扶起来”

    据吴成说来,当时阿弦就如同醉酒一样,摇摇晃晃,神志也似有些不清,多亏了老朱头扶着,一径出府衙去了。

    袁恕己听了吴成的诉说,狐疑不解。

    今日袁恕己之所以将安善带回来,一来是为了从他口中打听有关十八子之事,二来,却也正是因为小典的情形很不好,袁恕己看了出来,便想让安善过来,希望能有一二效用。

    谁知竟会又是如此意外的情形。

    正思量间,有人从厅外进门,笑道:“此地的事情已经了结,袁大人,我们也该告退了。”

    说话之人身量长大,身着军服,正是先前左永溟从军屯请来的救兵,豳州兵屯守卫副将雷翔。

    袁恕己忙回身迎着,两人寒暄几句,雷翔忽然道:“另外,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袁兄是否成全。”

    袁恕己道:“自家兄弟,还说什么客套话?如今我在这豳州当差,自要守望相助,这一次若不是雷兄来的及时,也无法惩治本地奸恶。”

    雷翔大笑几声,道:“是这样的,我想向袁兄借一个人。”

    袁恕己意外:“借人?哦是吴成还是老左?”

    雷翔含笑摇头,道:“都不是,是你们本地县衙里一个唤作十八子的。”

    “是小弦”袁恕己越发意外,惊疑问道:“雷兄怎么会想到借他?是为了何事?”

    雷翔乃是军中将领,无缘无故怎么会借一个不相干的小衙差?若说军中有事,也归军中料理,本地文官包括刺史等都是不得插手的,更遑论阿弦这样的小公差了。

    除非

    雷翔叹了声,面露无奈苦色:“的确是有一件棘手的事儿,非此人不可。”

    原来因千红楼死了个妓女,今日一早消息便在桐县传开,青楼,妓女,三教九流,飞短流长,瞬间诞生出好些各种各样的流言,却无一例外地匪夷所思,扑朔离奇。

    今日高建同十八子两人去巡街,便缠了她一路,起初十八子并不理会,谁知这路上更饱听了些街头的闲言碎语,比如有传言说是个嫖客,因吃白食不认账,同小丽花拉扯起来,一怒之下铤而走险,诸如此类更加让高建心痒难耐。

    十八子道:“多积些口德是正经,只是寻常命案而已,如今府衙来了新刺史大人,正严查此案,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高建知见她脸色肃然,也知她向来的性情,遂叹了声,死了打听的心。

    只一拍脑门说:“是了,给这个搅闹的我几乎忘了正经事,临县曹财主家的那个大买卖,你要不要去?”

    十八子摇头,高建道:“曹财主是个手阔的人,你若真的做成了,只怕辞了这差使一年不做,也依旧宽绰逍遥。”

    十八子仍是不语。高建着急:“上次松子岭的那老头子穷的那样,一个铜板也拿不出来,你还肯帮忙呢,怎么遇上富贵差使,就犯了傻呢?”

    正说到这里,就听得重重一声咳嗽。两人抬头,却见是陆芳不知何时立在县衙门前的石狮子旁边儿,脸色不阴不阳地打量着他们。

    高建见状,如老鼠见猫,陆芳却意不在他,挥手叫他快去。高建如蒙大赦,忙忙地窜入县衙去了,临去还狗胆回头,对十八子使了个眼色。

    十八子亦甚是精灵:“捕头找我有事?”

    陆芳便把袁恕己召见一节说了,又道:“他叫你去,多半是要问昨晚上的事了你要如何回答?”

    十八子却看出他并不是真心想知,而是有话要说罢了,当即问:“捕头有何吩咐?”

    陆芳皱皱眉,见左右无人,便走前一步,几度踟蹰,终于说:“我也不管你怎么无缘无故提起王先生来的,便先跟你透个信儿,方才袁将军将王先生审了一番,已经洗脱他的嫌疑,我待会儿还要拿连翘去府衙呢你好生应付说话,不要跟连翘一般信口开河,弄得一身腥,吉凶难测。”

    说了这几句,又冷哼道:“那婊子向来也是个机灵会事的,今次不知撞了什么邪,浑然忘了忌讳。”

    这大概便是敲山震虎了。十八子点头道:“捕头的话我记住了。时候不早,怕迟了袁大人不喜,我便先去了。”她行了个礼,转身往府衙方向而行。

    陆芳忽地又喊住她:“方才高建撺掇你什么?”

    十八子挠了挠头,陆芳道:“我隐约听见说曹廉年,他虽财大气粗,但听说他暗中曾跟高丽人有些牵连,如今新刺史性情难定的,你最好还是不要去趟这浑水。”

    十八子拱手道:“是。”

    十八子来至府衙,里头通报,一路领着入内,这还是她第一次来府衙,却见虽然砖石陈旧,但地方颇大,建筑雄伟非凡,比县衙不可同一而语,很显威仪气象。

    袁恕己正在书房办公,底下人领至,通传后,十八子又在门口等了半日,里头袁恕己才放下一卷公文,抬头看了她一眼。

    他道:“昨夜你为何不告而别?”

    十八子袖手垂头,恭敬道:“昨儿我以为事情都完了,加上又要帮着伯伯收摊,便先走了。请大人恕罪。”

    袁恕己哼了声,道:“你在县衙当差,却赶着去收摊,那不如就放你一直守着摊子如何?”

    十八子讪讪道:“我知错了,求大人轻罚。”

    袁恕己将她从头到尾复看了一遍,昨夜相遇,到她离开,这人似自带迷雾,让他总是无法辨认清楚,如今日影当空,看的分明。

    如今见她服软求饶,袁恕己心里恼散大半:“你过来。”

    十八子迟疑片刻,终于依言往前。

    袁恕己道:“你抬起头来。”

    十八子哭笑不得,只得微微抬头。

    却见她下颌尖尖地,透着一股灵秀气,那露在外头的左眼,像是被太阳光照射的溪流,格外清澈,又透出几分疑惑。

    这一刻,袁恕己忽然好奇摘下眼罩的她,会是什么相貌,他凭空想象了一刻,却无法想象得出来。

    这感觉让他略觉懊恼。袁恕己道:“本官也听说了些有关你的传闻。”

    他故意停了停,看十八子的反应,却见她仍是平静地立在跟前儿,浑然不惊。

    袁恕己沉沉道:“坊间有些传闻,说是你能通鬼神?”吐出这句,他似松了口气,不疾不徐道:“可是真的?”

    “嗤,”却是十八子笑了出声,道:“怎么大人也听这些无稽之谈,先前我在巡街,听他们说起昨夜千红楼的命案,当真是说什么的也有,还说小丽花是给先奸后杀,更有说是小丽花太过淫乱,引得野狐恶鬼索命之类,大人觉着这些可信么?”

    袁恕己道:“我如今说的只是你,何必顾左右而言他。”

    十八子道:“这不过是一个理罢了。大人不觉得么?”

    袁恕己道:“好,既然你说到千红楼的命案,那么昨晚上你在小丽花房中,为什么说王甯安是此案的凶手?本官看你明明未曾仔细查验,难道是凭空得来?”

    话音未落,他终于如愿以偿十八子的脸上透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怔楞,那只明澈的眼睛里的光逐渐隐没,仿佛溪流转作深湖,幽暗不可测。

    袁恕己道:“如何不说了,本官等你回答。”

    沉默,十八子道:“这个其实最简单不过。”

    袁恕己缓缓起身:“哦?”

    十八子低着头:“其实昨晚上我在进入小丽花房间的时候,曾在她身侧的地毯上看到一个字。确切地说,是个不完整的字。”

    这回答大大出乎袁恕己的预料,他喝道:“胡说,昨夜我也进内查看过,并不曾见什么字。”

    十八子微微一笑:“那地毯本是红的,血字在上头并不明显,何况”

    袁恕己焦躁:“快说!”

    十八子道:“何况,我觉着小丽花留字的时候,没想到的是,从伤处流出的血,蔓延开来,会把那个字也都淹没了,我看的时候尚且残缺,大人看的时候大概那血已经”

    袁恕己倒吸一口冷气。

    十八子道:“不过,大人若是有心查看,再去现场仔细瞧一瞧,若是底下人并未随意打扫,或许仍可见一二端倪。”

    袁恕己没了主意。一上午他先后提了王甯安跟这少年,谁知竟没一个好对付的,都是巧舌如簧的奸猾狡黠之辈。

    不过若十八子所说是真,那么却是可以解释她为什么并未查验尸首,就能未卜先知凶嫌姓王

    忽然袁恕己又问:“但是王甯安拒不认罪,所供也合乎情理,可见你的说法不对,你作何解释?”

    十八子不慌不忙道:“昨夜小人只是说姓王的客人跟此相关,却并未说他就是真凶啊,大人明鉴。”

    刚说完,耳畔忽然响起女孩子的哭泣,道:“十八子,别插手”

    十八子心头一紧,陡然闭嘴。

    这会儿袁恕己却紧紧盯着少女,心底响起一声意料之中的笑。

    方才他已经转出桌后,来到少女的身旁,他是行伍出身,生得高大挺拔,十八子俨然只到他的胸前而已。

    袁恕己定了定神:“你多大了?”

    十八子咳嗽了声,仿佛不解他前一刻还咄咄逼人地说案子,忽然这么快又转了话锋。

    她抬头看袁恕己。

    目光咫尺相对,袁恕己道:“文书上说,你十六岁了?”

    十八子咳嗽了声:“大人目光如炬”

    袁恕己却又道:“我看未必罢。”

    虽然身着公服,又几乎遮了半边脸,但这少年面孔稚嫩,再加上这般身量先前因征高丽,从国内各地调兵,也有些年纪很轻的娃娃兵,袁恕己见得多了。

    十八子正错愕中,袁恕己又道:“你当初是怎么混入公门的?”

    十八子抬手揉了揉鼻子:“这个么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

    袁恕虽然才接手府衙众事,却于百忙中特意留心了一下县衙的情形。袁恕己乃是官宦子弟,又在军中厮混多年,对官场情形自然极为清楚,虽然是偏僻地方的小小衙门,却也跟长安富贵地没什么两样,若要得一官半职,除了自身极有能为外,其他的,多多少少跟出身相关。

    但据他所知,十八子家中只有一个伯伯相伴,据说还是外地人,并不是桐城本地土著,可谓无根无基,没有任何背景靠山。

    若此人是个轩昂青年倒也罢了,偏又体质纤弱,且又年幼,看似不堪胜任,简直是个异数。

    袁恕己目光炯炯:“不要搪塞。你总该知道,本官并不是那糊涂好糊弄的。”

    十八子苦笑:“不敢。”她掂量了顷刻,又说:“其实是那会儿,有个很照顾我的邻家哥哥,他见我年纪小,又不会别的本事,我伯伯且年迈,所以带挈我入了公门,好歹每天有口饭吃。”

    袁恕己问道:“哦,那人是谁?”

    十八子道:“他叫做陈基,原先也是桐县县衙的公差,是个最有能耐人缘也最好的,如今虽然不在了,但桐县里可谓无人不知。”

    说起“陈基”,十八子的语气变得缓和,嘴角甚至轻微上扬。

    袁恕己冷笑:“你说的他好似是个能人,但是如此徇私,也必然不是个好人。”

    十八子敛了笑,左眼眨了眨:“当初虽然是陈哥哥有意周全,可自从我入了公门,所作所为,也并没辜负了他一片好心。大人总该清楚。”

    袁恕己笑笑。

    他因好奇十八子为人,便派吴成暗中打听,果然搜罗了不少真假难辨的消息,近来最轰动的,莫过于松子岭的那件奇事了。

    其中的主角,自然正是在他面前的十八子。

    袁恕己掂掇了会儿,却并没说别的,只道:“十八子,十八子,到底谁给你起的外号,为何这样古怪?莫非也是陈基?”

    十八子却也习惯了他毫无预兆地问询方式,答道:“这其实是乳名,只因我小时候多病灾,是个老方丈说要起个小名挡一挡,便得了这个。”

    袁恕己道:“原来如此,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倒是好的。”

    说了这许久,气氛逐渐缓和,袁恕己兴致上来,索性又问:“你这眼睛是怎么了?是天生的不好,还是受了什么伤?难道不能医治?”

    十八子深深垂首:“劳大人挂问,是天生的。”

    无端端,袁恕己从这句话里听出了深重地无奈跟叹息。

    他负手而立,定睛又看了十八子半晌,心里的疑惑好像都问过了,但却仍是意犹未足,想来想去,道:“你说的那个陈”

    还未说完,门外有公差来到,禀告说:“县衙的陆捕头押了千红楼的连翘来见。”

    袁恕己挑眉:“请进来。”

    十八子见要审案,正欲告退,却听袁恕己低低笑了声,道:“是了,昨儿你走的快,大概没见过这个”他回到桌边,从抽屉里拿出那包袱,放在桌上。

    十八子狐疑不动,袁恕己使了个眼色,她只得上前,将那包袱皮打开,底下一袭血污了的男子衣裳赫然在目。

    刹那间,十八子睁大眼睛,此刻她虽然人在府衙堂中,耳畔却响起一片旖旎荒唐的调笑声,鼻端亦嗅到浓郁的脂粉香气。

    同时,粗重急促的喘息声陡然响起,自她眼前,有一双白腻如玉的手猛地探出来,十指纤纤,蔻丹如血,细看时,却真的是沾着淋漓鲜血。

    这双雪白的手颤抖着,如同急雨中的玉兰花,把一袭男子的血衣胡乱卷包起来,匆忙塞在这包袱里,食指上一枚价值不菲的猫儿眼宝石戒指,中间一道亮纹,似诡异碧绿的魔性之眼,幽然无声地凝视着这一切。

    十八子撒手后退,眼前所见幻象也在瞬间消失。

    而在她身后门口,是陆芳押了连翘前来,千红楼的头牌姑娘,今日着一袭胭脂色玫瑰织锦缎的毛大氅,红唇似火,依旧美艳绝伦。

    进门之后,她盈盈举手,风情万种地将风帽往后推开。

    临空的十指纤如削葱,右手的食指上,戴着一只猫儿眼戒子,猫眼幽碧,伸缩闪烁。

    少年的梦魇碎语里,阿弦忽地看见襁褓中的婴儿,紧闭双眼,哭的小脸紫涨,而一只纤手捏着银针,陡然刺落!

    阿弦不明白小典的梦话,也不懂自己在这时所见有关曹家小公子的这一幕何解,二者之间莫非有什么关系?

    袁恕己领兵出府之时,小典复苏醒过来。

    困饿了太久,虽然他的身子虚弱之极,一时却不能尽情吃喝,不然反而会害他速死。只在老大夫的调制之下,才勉强吃了两调羹的面汤。

    面汤里调有山药,极易入喉且滋补。

    小典的精神总算又恢复了几分,却仍未完全脱离险境。

    阿弦想到他方才所说的梦话,心里也仍有许多疑惑,却不知该不该在这时候开口询问。

    小典却好像不记得了自己方才的梦话,歪头望了她一会儿,忽然问:“那位大人真的是个好官吗?”

    阿弦沉默了会儿:“我觉着他跟别的官不一样。”

    小典轻声说:“我相信你。”

    他说相信阿弦,却并未说相信袁恕己。阿弦道:“你是如何落入井内的?”

    小典目光晃乱了一下,道:“我不知道,我记得的,只是被他们捉回去。”

    随着这句话,阿弦看见受伤的小典被粗鲁地拖曳过草丛,枯草上留下零星鲜血。

    阿弦看见那个熟悉的人,居高临下地看着小典:“你自寻死路,去了地下,不要怪我,我也是没有法子。”

    下一刻,眼前天晕地旋,阿弦被那种极真的坠落感所迷惑,摇摇欲坠,伸手试图抓住什么稳住身形。

    手好似也折了,无法动弹,她看见少年试图呼救,他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却无法出声,好像是她只身来到一个被天上地下,神魔鬼怪都抛弃的地方。

    小典道:“我不知道自己在井里,也不知道到底过了多久。饿了我会胡乱啃咬周围,有些奇怪的可吃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其实,我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少年的声音轻弱而颤抖。

    阿弦凝眸,看见黑暗中少年倚靠在井壁边儿上,艰难地啃食那滑腻的青苔,忽然间,从井口纷纷扬扬飘落许多细碎如雪之物,落在少年头顶,肩上,他颤抖着衔住一朵,缓慢地吞咽。

    井下的暗色里,那小小地粲金之色仍清晰可见。

    那是

    连翘。

    那在初春料峭的寒风里最先盛开,能清热驱毒的连翘!

    阿弦暗怀战栗,无法言语。

    小典喘了片刻,忽然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想、我该告诉你。”

    有道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春寒漫袭的辽东之夜。

    有人被困在牢狱中,满腹惶恐,生死难测有人于暗夜中冷笑,欲只手遮天,故技重施。

    有人宝剑出鞘欲杀人,嗜血方能回有人在不见天日处,等待一线光明的救赎。

    还有的人不惧寒冷,在小小地县城一隅,四面透风的小食摊上,捧着一碗热热地汤面,暖暖地一口入喉,舒心地展开双眉。

    或许贫者富者,高尚者卑微者,所有尘世间奔走忙碌的人,说到底,最可贵的无非是“平安喜乐”四字。

    曹廉年毫无疑问是桐县数得上名号的财主老爷,在大多人看来,做人做到曹廉年的份上,应该是再无什么遗憾苦难了。曹员外家财万贯,衣食无忧,三四妻妾,开枝散叶,应该是做人的极至了。

    曾几何时曹廉年也这样想过,直到老来得子,那小婴孩儿玉奴却三灾八难,却仿佛将曹廉年的劫数也带来,熬得他气短神消。

    今日多亏了十八子来府内,说来也怪,自打救起那少年后,玉奴从昏睡中苏醒,饱饱地吃了奶,眼看着像是光景大好了,今夜也未似往常一样起来夜哭,着实让曹廉年心安,但是,很快伺候的乳母们便发现了不妥,小公子的确是不曾夜哭了,但竟又昏睡了过去。

    三房姨太太都围在桌子边儿,大太太因年纪大了熬不住,便扶着丫头歇息去了,曹廉年靠在床边,恨不得大哭一场。

    老三是玉奴的生母,压抑着哭了会儿,含泪求道:“老爷,今日多亏请了十八子过来,玉奴才有起色,如今还是要再请他来一趟才是。”

    曹廉年还未答话,二姨娘道:“趁早不要提十八子,还不是因为他才连累老爷差点吃了官司?幸亏这刺史大人还不是个糊涂的,也是才来鲜嫩,还不知道诈财的本事,所以竟只是问话后放了回来,不曾如何为难。若换个当官儿的,还不要立刻借机敲诈起来?照我说这十八子也是个祸头,趁早别去招惹,免得再生出别的什么事端,到时候小的保不住,连老爷也”

    曹廉年听说的刺心,含怒喝止。

    当即唤了个家人,让去请十八子立刻前来。

    不料那家仆才出门不久,即刻窜了回来,慌里慌张道:“老爷,不好了,满街都是些带兵器穿盔甲的士兵,像是要打仗了。”

    曹廉年身上一凉:“胡说,如今战事已平,如何打仗,又怎么会这么快打进城中?”

    话音刚落,来至厅门口侧耳听去,果然隐隐地有马蹄声声,凌乱急促。

    曹廉年着实是个人物,虽知道事有蹊跷,却因挂心孩子,竟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顾府内众人的的劝阻,立刻命底下备马,他要亲自去寻十八子。

    谁知还未出府门,忽然门口又有家奴飞奔进来,跪地道:“老爷,十八子来了!”

    曹廉年蓦地抬头,果然见那道独一无二的身影从门口的火光中徐徐走来,这刹那,什么神仙菩萨,都抛在脑后。

    曹廉年疾步上前,心潮起伏:“不料十八弟这会儿前来,我正要前去”

    还未说完,阿弦抬手制止:“我来是有一件要紧事,要亲自向曹老爷说明。”

    曹廉年虽有心先叫她去看看孩子,但见说的郑重,只得问:“不知是何事?”

    阿弦上前一步,在曹廉年耳畔低低说了两句。

    曹廉年猛然抬头:“你说什么?”

    阿弦道:“我只是转述。究竟如何,曹员外去查过就知道。”

    曹廉年死死地盯着她,片刻后退两步,然后转过身,竟飞快地往内宅奔去。

    阿弦站在原地,半刻钟不到,就听见里头隐隐地传来一声惨叫,以及曹廉年的痛骂怒喝声响,阿弦身后两个府衙的公差上前,往内而去。

    不多时,公差押了个妖娆的女子出来,这女子身着锦衣,嘴角带血,脸颊高高肿起,却正是曹廉年的二房妾室。

    那小妾被公差拽了出来,眼神仓皇,惊魂未定,直到看见阿弦站在前方,才厉声叫道:“是你?又是你?”

    阿弦不言语,二姨娘被拽着经过她身边,仍是不忿挣扎,尖声叫问:“你怎么知道?”

    阿弦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又何必问?”

    曹廉年踉跄从厅内奔出来,将一样物事狠狠地扔在二姨娘的脸上,却是个布偶做的小人儿,身上贴着生辰八字,头上跟心口都扎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