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故土我乡 > 第三十九章 有本事不分年龄大小

第三十九章 有本事不分年龄大小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故土我乡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砖窑的建立,小高炉的生产,蜡烛的成功,终于,所有人都发现,这帮年轻人好像搞出了一点点比较靠谱的事情,陆续的有各种各样的人过来看,王伯经常带着不同村里的人过来细看着他们捣鼓,而何有老汉每天固定时间在李铮他们炼铁的地方观看着。

    小高炉日夜不停的炼着铁,石灰石的加入,使得几次冶炼下来后的铁质量越来越高,而每次冶炼出来的铁都经过李铮确认后才堆放在一边,对此王铁匠极为困惑不解,不明白为何李铮竟然懂得炼铁,而师父的及时出现给王铁匠解了围:“我道家无所不能,这些济世救人的方法是每个道家弟子都必须掌握的,我徒儿是百年难出一个的盖世奇才,古往今来我华夏少年出英雄数不胜数,所以不必惊讶。”

    杆子在山里下的套子竟然套住了几只小鹿,拿回来后被圈养了起来;何愁老汉给的蚕已经开始结茧,李铮嘱咐大家不要抽丝,都留着再繁殖,为此专门编织了一些竹篾,很快,蚕吐丝结茧了,仅仅呆了几日就化为了蛹,然后又化成了蛾,不几天,密密麻麻的卵产满了竹篾,又一个循环开始了,这次的蚕卵一下子扩大了上百倍,为此李铮请求王伯把建造的竹屋给了自己专门用来养蚕,并且请村里闲散的妇人们帮着采桑叶喂蚕,而报酬就是一日两顿饱饭,虽然是野菜混合着鱼煮的。

    瓦罐在上山查看蜂巢时,专门跑了一趟他喝水的那个泉眼,捡了几块蓝幽幽的石头回来,李铮试着炼制了一下,发现确实是铜矿石,因此专门带人去挖了一些回来炼制了一些铜。

    每日为了满足小高炉的进风需求,拉风匣的人都累的不成样子,为此李铮带着瓦罐、二牛等人到处转悠终于重新选定了一个地方,离着铁矿和煤矿并不远,还处在一个小瀑布旁边,下面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

    重新建造了一个高炉,一个焦炭炼制窑,为此李铮还专门烧制了一些陶管,铺在焦炭炼制窑的出烟口再通往高炉。为了减少填料高度,专门把高炉放在了一个坡的下面,上面只需要搭上架子就可以填料。

    李铮找到王木匠,一边在地上画着图一边盯着王木匠制造,几个大的带有可拆卸翅膀的轮子造了出来,中间穿了一根长轴,头上又是一个带有大齿的轮子,虽然王木匠不懂这是干什么,但是凭着自己的手艺还是按照李铮的说法把东西造了出来,当一个巨大的风匣随着王木匠的组装逐渐成型时,王木匠的疑问终于有了点眉目:“小郎你这是造鼓风的风匣?这么大谁能拉的动?”

    “不用人,那边的水来拉动它。”

    “水。。。。。。。。拉动这个。。。。。。罢了,你们道家法门就是多。”王木匠继续干着活。

    很快,李铮要用水来拉动大风匣的事情传遍了所有村庄,所有人都知道了,白玉子真人的徒弟要用水拉风匣,大家都当作笑话在听,也有人等着看李铮的笑话:“一帮毛都没长齐的小孩能干什么?”

    风匣造好了,李铮请人用剪掉的鸡毛做了风匣内部的往复密封,然后把活动关节涂了一层的蜡,试着拉动了一下,很沉,但是在蜡的润滑下还是可以拖动,又提炼了一些土龙油做了个油壶,轻松很多了,四个单向活门的密封性也很好。

    一根杉木做了一个大轴,用两根挖空的木桩做支撑,放进去大量的土龙油脂和蜂蜡,架设在瀑布两边,穿入轴,把扇叶一个个砸进缺口里面,两端再用铁箍勒紧,连接好水平和垂直的齿轴,把档木砸掉,下落的瀑布落在扇叶上,大轴开始缓慢的转动了起来,逐渐的速度稳定了下来,带动着齿轮轴也一起转了起来。

    风匣的出风口与陶罐连接了起来,分别做好了密封,一个曲杆轴通过楔子固定到了垂直旋转的圆盘上,风匣开始“吱吱呀呀”的动了起来,很快,风匣的动作达到了最高速度,风呼呼的吹着。

    “点火!”李铮兴奋的喊道,王二赶紧点燃了高炉里面的柴火,柴火在风匣巨大的风力作用下,呼呼的着了起来,很快引燃了焦炭,整个高炉就这么烧了起来。

    焦炭窑也开始烧起了炭,排出的烟气加热了陶管内的空气,再被风匣鼓入高炉内,高炉顶部冒出了淡蓝色的火焰。

    当高炉生产了两天后,过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众人扶老携幼过来看新奇,看着巨大的水车被瀑布推动着,通过连杆齿轮持续的来回拉动风匣鼓风,风力均匀强劲,永不停歇,所有人都沉默了,当有人询问师父这是怎么个原理时,师父只是含笑答道:“道易道,道简道。”

    “这风力怕不是得上百人一起鼓风啊!”一位老人不住的赞叹道。

    “是啊,这真人教授的徒弟就是厉害,这铁可是好铁,多次炼制后只要再敲打好了,就能做出上好的刀剑来。”王铁匠看着高炉说道。

    接连很长世间都有人来看这不用人的风匣,而炼铁的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随意他们看,一点不耽误炼铁。

    地里的庄稼蔬菜已经长高了,蔬菜也移栽完毕,正在茁壮成长。

    夜里,王伯家里点着蜡烛,一些人在那里商量着什么,不时还传来一阵阵的低哭声。

    瓦罐的新房按照李铮的要求砌了一个高高的烟筒,下面李铮亲自动手砌了一个火炕和锅台,炕铺了一席芦苇席,暂时没有铁锅就放了一个陶盆在锅台上,先凑合着用吧,窗户就拿一些竹子编织的竹席遮挡着。

    天气暖和乐,各种野菜也多了,虽然每天都能吃饱野菜煮鱼什么的,但是还是总觉得饿,李铮知道这是缺乏油水和足够的淀粉造成的。

    憨憨现在已经长的很大了,跟吹气似的,现在憨憨已经喜欢上了火炕,每次回来都直接上炕躺着,李铮很担心它把炕给压塌。

    师父还是隔断时间就回趟庵里,一个是照顾地里的庄稼,二是回去炼制一些丹药。

    蚕已经孵化好几次了,一次比一次多,幸亏扦插了不少的桑树苗,就这已经开始有点吃力了,快供应不上它们的食物了。

    何有老汉那里李铮隔段时间就去一次,带着众人帮着他扩繁了很多的果树,那片荒地李铮带领大家翻了很多,把村里能掏的粪便全掏了一遍,翻到了地里,地里的草也被割掉翻到土里面,何有老汉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李铮他们翻地却什么都不种。

    圈里所有的村庄都被李铮带着人刮了一遍硝土,淋了不少的硝,为此李铮专门烧制了几个大陶罐装着硝。

    陆续的,其它村庄里的一些年轻人在王伯的游说下加入了生产队,整个队伍扩大到了五十人,二牛娘专门给大家做饭,虽然仅仅是煮熟的杂货饭。

    李铮带人找了一些陈旧的竹子和麻杆,试着砸烂了加入石灰煮,然后用竹子破开做了一些竹篾,放在水里试了试抄纸,很不错,一次成功,做出了一些颜色黄黄的但是很结实的纸张,当李铮把第一批纸拿给王伯时,王伯拿出毛病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捧着那个纸手不断的抖动着,一句话都不说。

    很快,四邻八村的一些人被王伯找了过来,专门在河边做了个造纸作坊,按照李铮的指导,制造了两种纸,一种是用竹子等造的很结实的纸,一种是用杂草秸秆做的很粗糙的纸,造好的第一批草纸就被李铮用来擦了屁股,几位老人气的直跺脚,可是一句话都没说。

    随着草纸产量的提高,圈里的人开始用草纸擦屁股了。。。。。。。

    养殖的鸡和野鸡开始下蛋了,李铮一个都没有舍得吃,全部拿回了瓦罐的新房,在炕上弄了个草窝,把鸡蛋放在里面孵化,每天都伸手摸着试温度,这一切,所有圈里人都知道,但是都是默默的看着李铮在弄,而师父知道后单独跟李铮聊了聊,然后又开始到处自豪的宣传起道家之术,神仙再小也是神仙,有本事不分年纪大小。。。。。。。。。。。。

    当王伯跟李铮说造的竹纸有很多时,李铮才发现,这半年多,几个小小的工业都正常的运转起来了。

    蜂蜜每隔一个月瓦罐就回去割一次,每次去都会用驴驮很多的新蜂箱到处放着引蜂,村里也放了十几个蜂箱,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制作出一些蜡烛,基本上圈里的人都可以吃到蜂蜜了。

    地里的黍子,小麦、大豆、高粱、山药豆茁壮的生长着,天气也比较给力,雨水均匀,一点也不旱,各种蔬菜也是长势喜人。

    扦插的桑树已经有很大的一片了,可是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蚕吃。

    棉花开始开花了,何有保留的种子并不是很多,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保留种子不绝种即可,对此,李铮私下里说他是个老顽固,放着这么多好东西不给圈里人去种。

    鸡已经繁殖了一批了,现在大大小小的鸡加起来有上百只了,鸭子也有几十只了,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给它们剪一次翅膀,防止它们飞走,剪下来的羽毛都按照李铮的要求收集了起来放在竹楼里存放着。

    小土龙也开始逐步的长大了,只是李铮一直不知道它们的食物是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想办法抓一两只土龙吃掉,控制整个土龙群在两百只左右。

    焦炭窑现在一次可以烧制上万斤焦炭了,只是受限于采挖能力,无法再扩大了。

    新建的高炉在水利鼓风机的作用下,日夜不停的炼制着钢铁,已经积攒了很大一堆钢铁了,王铁匠带着几个徒弟,打制了不少的农具分发给圈里的人,然后浇筑了一些铁锅,在每个新建的砖瓦房里都放了一口铁锅。

    王木匠根据李铮画的图做了几个不同的犁,用了一下发现竟然很好用,因此趁着天气暖和,圈里又开垦了不少的荒地,全是肥沃的好地。

    原先旧的高炉被李铮用来炼铜了,不多,但是炼制的铜质量很好,都浇筑成铜锭收了起来。

    轮窑不停的烧制着砖头,靠河沿村在王伯的指挥下,按照师父的建议开始逐步的修建砖瓦房屋,都盘上了火炕,砌了锅台放了铁锅,现在一个铁锅可以做出几十个人的吃食,上面用竹子编织了一些蒸笼,也可以蒸制一些东西了。

    旧隧道窑专门用来烧制陶器,各种生活用器都逐步的烧制出来,李铮统计了一下,整个圈里一百零八个村庄,一共才四千多户,现在仅仅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草纸的制造竟然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最后不得不暂时停了草纸的制造,而整个圈里都已经开始使用草纸上厕所了,不再使用土块、树枝等东西了。

    竹纸的制造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产量,根据李铮的建议,圈里一些识字的先生被组织了起来,开始集中教授所有年轻人识字,当然不包括李铮。

    李铮专门实验着做了一些棉花杆制造的纸,非常柔软且坚韧,实验了几次后,被李铮单独收了起来交给了师父,然后二人去了庵里待了几天,所有人都不知道师徒二人干什么去了。

    当蚕茧积攒了几批后,王伯安排人抽了丝,做成了丝束,虽然品相不太好,但是王伯还是派人带着所有的丝束下山去换盐去了,李铮问了几次原先换盐的人怎么还没回来,王伯每次都顾左而言它搪塞过去,只是飘忽的眼神里闪现的悲伤却没有逃过李铮的眼睛,李铮确信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因为王伯禁止任何人没有事情就下山,李铮也一直搞不懂为何圈里的人都这么听一个眼睛快半瞎的老兵话。

    远远的,李铮已经确认大河对面那片沼泽地里有一些他所不知的东西,那边很多植物李铮已经识别出是什么植物了,只是苦于没有可以在沼泽地里行走的工具而无法过去,那边有大量的野鸭和大雁以及其它禽类。

    经过瓦罐一段时间采蜂蜜时的偶然发现,杜仲树存在面积比原先发现的多了几倍。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