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园梦华 > 第二百零八章 同 心

第二百零八章 同 心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南园梦华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好兄弟同舟共济

    看时势切中要害

    杨元道接到家中来信,老母亲突然中风,口鼻歪斜,正往京城而来,杨文端让他先跟神医一针灵打声招呼。

    杨元道急忙回家,嘱妻子徐氏,打扫庭院,为父母安排房间住处。自已则亲自去城西济善堂。

    这一针灵乃是位中医,姓牛名耕田,原是苍州人,擅长针灸,在京城开济善堂坐诊,一根银针曾让无数病患脱离病痛。

    中午,老人就到了,直接去济善堂。情况还不甚严重,只是口眼向左歪斜,说话口齿不清,吃饭米汤外洒。

    牛郎中仔细看了,便说:不打紧,老太太这是寒热不均,阴阳不调所至,每日针灸两次,再吃几副中药就好了。

    想到老母亲来去不便,杨元道便与牛郎中商议:每日请郎中去他府上,为老人施针。雇轿子的钱他另付。

    牛郎中笑了,杨三爷,当年你家老相爷对我多有照顾,如今太夫人身患小恙,请牛某施治,牛某当不胜荣幸,不说一天两趟,就是五趟,牛某也没有跟您要车马钱的道理。

    果然,七天后,病情好转。

    这日,范祖亮进京公干,得知此事,定要来看望。

    到杨元道府中,范祖亮给师叔请安,奉上礼品。而后,拜见师母,杨太夫人见范家老四来了,也分外高兴。

    范祖亮端详了一会,笑着说,师母啊,您是吉人自有天相,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老太太喜笑颜开,四儿真会说话,你娘还好吧,我可多年没见着老姐姐了。

    我娘很好,她也惦记着您呐。

    爷仨边吃边聊,自然说起这北伐之事。

    杨元道说起在金国的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是,尽管金国这几年内忧外患,财力趋紧,国势日益消沉,军队战斗力有所下降,但目前仍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平章王等人大张旗鼓,似乎我军一出,就会大获全胜,其实未必。

    范祖亮也有同感,这么多年来,金人已逐步汉化,不似以前那么凶悍,因为蒙古的关系,他们的军队多年一直在打仗;而我国呢,自隆兴以来,除了镇压暴乱,军队从未打过仗。靖康绍兴年间,金人南侵,靠的是战马,一马平川的平原上,骑兵来去凶猛,步兵根本无法对抗;金人的马高大、快捷,耐久力强,我们没有马场,靠从西夏、吐蕃等地买进,马的品种要差一些,江南地方沟河纵横,没有地方让马奔跑,气候温和,也不利马儿生长。也就是说,从军力和军备上,我们大宋都没有优势。

    杨文端听他们兄弟谈的热乎,也加入其中。说起军队战斗力,主要看将领和士兵。最初,女真人是游猎民族,在马背上时间多,打猎靠的是凶猛,要争要抢,只有能跑能抢,才能活下去。不象我们汉人会耕田种地,就能生存。猛安谋克乃至那些将军,也许根本不会种地,也不读书,但他们能带兵会打仗。我国呢,这样的人很少,统兵的用读书人,也许会点兵法,但是他们能拿着刀枪上阵,跟敌人面对面拚命吗?你们看,自靖康开始,我们宋国的将领中,常打胜仗的是哪些人?岳飞、韩世忠、刘琦,还有吴璘、吴玠,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伍出生?张浚是个文人,一向主战,但是当统帅不行,虞允文是书生,采石矶临危受命,一战成名,后来,孝宗皇帝让他在四川出战,他却一直找理由推托,是不敢战不会战。将领变动频繁,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不知道部队的具体情况,怎么发挥自身长处,士兵与将领没有感情,如何听你命令奋勇杀敌,再者,我国的士兵不少来自于流民、罪犯,这些人能为国拚命,不怕流血牺牲吗?有优势,他会摇旗呐喊向前冲,一旦失利,只会逃命。岳家军、吴家军取胜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一种情况很可怕。由于多年来,实行秦桧倡导的和议政策,多数士大夫和民众安于这种南北割据的现状,畏金如虎,未战先怕,觉得在屈辱中过太平日子也很好,有的人口头上备战,事实上避战。因此,许多人并不看好此次北伐,只是迫于韩的权势,不敢公开反对。杨元道对此忧心忡忡。

    我同意四哥的看法,金人该打,恢复中原乃天经地义!忘记历史,忘记曾经的屈辱,苟且偷生,非大丈夫所为,乃行尸走肉罢了。

    范祖亮问杨文端,师叔见多识广,讲的极对。请问,如今还有这样的将领吗?

    杨文端苦笑,若是有一个象岳飞、韩世忠、刘琦那样的将帅,让他指挥,那北伐必定胜利在望。可惜没有。辛弃疾算是行伍出身,打过仗,也有报国之志,不知为啥不用。

    杨元道知道,说人家是归正人,让他继续赋闲。

    明珠暗投呀,能人不用,用无知小人。

    师叔,您说吴曦此人如何?

    论排兵布阵,他还算是个有能力的武将,可此人狡黠,城俯颇深,似不象善类,如果忠心保国,在四川陕西牵制金人,趁虚而入,当是国家之福。

    杨元道见父亲谈兴甚浓,便问:“父亲,您看这北伐会是什么结果?”

    北伐是件涉及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定要慎之再慎。通常,一件大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决策人和指挥者。决策人和指挥者需有学识、有胆略、有能力,是个做人有品位、做事有计划,且又人心所向、天地相助的伟人。目前,这样的人还没发现,因此,北伐会是什么结果,不好说,至少没那么乐观。

    三人一时无语,一副沉重落寞的样子。

    第二天,范祖亮向杨元道告别,杨告诉他,准备给韩侂胄写个建议,把昨天三人议论的问题写出来,希望这个平章王引起重视,尽可能弥补这些不足。范祖亮说:我支持你,需要我的话,署上我的名字。

    报吿递给平章府后不久,杨元道、范祖亮接到通知,平章军国事韩侂胄要他们二人一块去见他。

    看到两人来到,韩侂胄招呼他们坐下。和蔼地与他们聊会家常,而后,直奔主题。

    二位的建议看了,不错,有道理,看得出是忠君爱国的,朝廷就需要你们这样动脑筋又干实事的青年才俊。有些事正在按你们说的那样去做。这个情况,师成给你们说一下。

    北伐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了,一个是解散老兵,招募新兵,约四万人;再是修建战车一万三千辆,打造战船十一艘;三是责令四川茶马司,遣使大理、吐蕃等地买马,鼓动兵士劫夺金军军马,新增军马两万多匹;四是各地驻军屯军加强操练,兵部派人校阅,共十六次。枢密院都承旨苏师成如此通报。

    今天找你们,是想给你们派个新差遣。元道去建康,祖亮去镇江,具体怎么安排,过些天就可以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杨元道没有意见,范祖亮希望上前线,带兵亲自上阵杀敌,韩侂胄显然很高兴,你想好了。范祖亮点头,“用你们读书人的话,勇气可嘉,可以考虑。”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