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园梦华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 点 江 山

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 点 江 山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南园梦华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纵论天下重边防

    评点英豪树国威

    叶正则启奏道:陛下,我朝自立国以来,一向注重教化民众,在乡县州府各级设立学堂、书院以教书育人,在县级以上设立武学班,庆元五年,废除理学,将四书五经列为禁书,以至学堂荒废,如今虽已解除党禁,还存在学堂经费不足、校舍破旧、师资乏人、武学废止等情况。那北方金国,乃是蛮野之族,如今,也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县级以上都要建孔庙,办学堂,开科取士,将四书五经奉为经典。教育乃国之基,教化民众切不可停,因此,微臣主张加强地方办学,恢复武学。

    说罢即将折子奉上。

    叶爱卿所奏,朕已知晓,朕将交待中书商议办理。

    奏对之后,叶正则在临安稍事休息,听说女儿身体有恙,转道吴县前往探望。

    辛弃疾至行在后,中书省派人通知太师、平原郡王在太师府召见。辛弃疾知道,今日之韩侂胄与那年在信州见到的,已不可同日而语。虽名义上是太师,不是宰相,权力却大于宰相,他的话到皇上那里,一变就是圣旨,真是一言九鼎,见这位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首席大臣,可要考虑好,说周全些。

    二人见面,依礼而坐,客套之后,相互打量。

    先看韩侂胄,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四方大脸,天庭饱满,浓眉深目,有浅淡的黑眼圈,脸色红润而有光泽,胡须稀疏,黑黑的,声音不高,有厚重感。与往日相比,略有显老,但更有自信和威严。

    韩侂胄眼里的辛弃疾与几年前也有不同,脸色略微显黑,胡须全白了,飘至胸前,眼袋越发明显,但看上去身体壮况不错,说话的中气很足。

    辛弃疾先开口,几年不见,太师越发精神了,听说,谭夫人给您生了个小公子,可喜可贺。

    哦,小儿已快六岁了。辛大帅步履仍那么康健,真是英雄不减当年呐。听说,你在铅山有众多美貌女子,每次赏花饮酒,欢声笑语,经久不绝。此次东来,带来几个?

    太师见笑了,我的那些婢女都是乡野村妇,登不得大雅之堂。前年,发妻范氏病故,都被遣散了。

    说实话,我就欣赏你这一点,国家危急时,跨马持剑,迎敌而上,杀他个翻天覆地;天下太平时,把酒高歌,风花雪月,喝他个天昏地暗,这就是大丈夫,真英雄。

    太师过奖,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廉颇老矣。

    廉颇自身言老,其实雄心犹在。你的梦想没有实现,怎么能丢盔弃甲?

    辛弃疾惊喜地看着韩侂胄,期翼地问,太师此言何意?请明示。

    韩侂胄笑了,绍熙五年,光宗皇帝召见,你上了荊襄为重地的札子吧,后来又专门给我上了一个表册,我都看到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转过手来,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听听这方面的看法,当然了,其他政事也可以讲。

    辛弃疾大喜过望,高兴得说话有些发颤。太师呀,有句话你可能知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华夏民族向来讲究和睦相处,不好战也不愿战,但蛮夷之族就在身侧,你不想打他他却想打你呀。

    韩侂胄点头,你说得对,这些蛮夷之族觊觎华夏富庶,凭借匹夫之勇掠我华夏,杀我人民,占我疆土,实在可恨。

    太师说的对。我不犯人人犯我,怎么办?那就要整顿军务,巩固边防,不忘战事,立足防备。

    整顿军务,巩固边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凡事都是这样,看起来难,只要竭力去做,那就不难。

    稼轩,你说得对,不做什么都难,做了什么都不难。

    整顿军务,巩固边防,不忘战事,立足防备,这才是第一步,是保证不被人打进来,要雪靖康耻,恢复中原,则要花费更多精力。则更难。但是难也要做,不做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民众。

    稼轩,你接着说。

    当今天下的形势是这样的。我大宋,繁荣富庶,但文恬武嬉,边境战备荒废,军士缺乏训练,绝大多数苟且偷安,醉生梦死;而我们的北面和西面呢,都是蛮夷之族:金与我国仅一河之隔,骑兵比我国强得多,这些年黄河几次泛滥成灾,还有地震和蝗灾,削弱了国力,在他的北面,还有蒙古人,听说这个民族凶猛好战,经常入侵骚扰金国,金国也无可奈何,在北方边境修筑几千里的壕沟,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因此他无暇南顾我国;四川陕西的西面,有个夏国,这些年因内部动乱,加上金国侵犯,已自顾不暇,现在蒙古人又强大起来,亡国之日屈指可数。

    哦,是这样,这些情况可从来没有人跟我讲过,这金、夏、蒙古之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太师,是这样的,这些年来,只要我在地方做安抚使,总要拿出些钱,叫人去北方,明作是经商,实际上刺探军情,这就叫知己知彼。

    好,这个钱花得对。如你所说,金国北有蒙古人虎视眈眈,又灾祸连连,看来,他根本无力犯我大宋。

    对,如今金兵的战斗力,已不同于几十年前,能征惯战的将领也所剩无几,打仗是有风险的,我大宋每年还要进贡,他打这个仗干嘛。他的首敌和对手是蒙古人。但即便如此,我朝也不能象现在这样毫无防备。

    那你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改变这种举国上下苟且偷安的观念,立足于防,有一定实力后,进军北伐。太师,您的主张非常重要。我对高宗以后的历任首相都有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主战能战者名垂青史,和议卖国者遗臭万年。太师,我是直率之人,有什么说什么,说不好,你不要见怪,直接说出来就行了。

    韩侂胄示意,没事,你继续说。

    我就说说孝宗朝几个主战的宰相。

    第一个,史浩史越王。他是高宗皇帝的同龄人,入仕虽晚,晋升很快,高宗晚年视他为知己,他又是孝宗皇帝的老师,孝宗被册立为太子,他功不可没。孝宗即位后,即为宰相,他也主战,但是个务实派,凡是讲究一个稳字,隆兴北伐前夕,史浩肯定张浚“大仇未复,决意用兵”的忠义之心,但坚决反对急于用兵,明确提出,北伐劳师费财,国内又兵弱将庸,主动出兵是冒险之举,应退守长江以北,静观金人之变,才是最稳妥之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当时的宋军根本不具备攻打取胜的实力。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