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最强卫星系统 > 第123章 赵越进京(2)

第123章 赵越进京(2)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三国之最强卫星系统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高句丽竟然请降?刘宏激动的身子有些微微颤抖,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天下人都言自己荒淫无作为,致使天下大乱,可本朝却能完成历代帝王没有完成的功绩,自己足矣流芳千古。

    回头冲着苏赫里吩咐道“你的妹夫来了,你先出宫吧,朕先去上朝,过后再召你来陪朕赛马。”说完不等苏赫里答话,便径直往德阳殿跑去。

    此时朝中大臣们也都闻得消息,纷纷赶往德阳殿上朝,暗想这么大的事,刘宏不会再避而不见吧?

    连抱病在家的老司徒杨赐都颤颤巍巍的来到大殿等候。

    早有宦官言陛下正在沐浴更衣,稍后便会上朝,这边百官们闻言,放下心来,陛下还不算无药可救,纷纷低声议论起赵越来。

    “这赵越是如何做到的呢?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是啊,太突然了,当真是我朝一大幸事啊。”

    “赵越此子,当初我就曾言,必是我朝中兴良将。”

    “是啊,他履立大功,少年英雄也。”

    …………

    大殿内满满充斥着赵越的赞誉之声,杨赐拄着拐杖走到何进身边,低声问道“大将军,此事你可得到过军报?”

    何进摇头说道“我也是刚刚听城门校尉说的,此前得到的消息是说赵越病重,只是派了麾下将领率军出征的。”

    “呵呵,这个赵越倒是瞒过了天下人。”杨赐捋须笑道

    那边卢植却是皱眉不语,一脸愁容,至交皇甫嵩低声问道“子干,怎么了?”

    “伯珪来信,言赵越兵马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逃,玄菟郡尽被赵越收复,他寸功未立,连一座城池也未取下。”卢植言道

    “竟有此事?”皇甫嵩闻言,眉头紧锁,低声叹道“看来公孙瓒在辽东待不下去了,倒是你我害了他,不想赵越洞察如火,此子真是百年难见。”

    卢植只是长叹一声,默默点了点头,心中很是无奈。

    这时刘宏红光满面,一身盛装从殿后迈步走向龙榻。

    百官急忙噤声,齐齐跪倒见礼,刘宏坐下后,抬手虚扶朗声笑道“众卿家平身”

    “谢陛下”

    “朕闻赵越未得诏命,竟擅自领军来京师,你们可知缘由?”刘宏扫视了一番众臣问道

    何苗数月来与苏赫里打的火热,闻言急忙出班跪倒,口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宏一脸笑意的看着何苗说道“爱卿起身说话,何喜之有啊?”由于苏赫里时常在耳边夸赞何苗,加之何苗通过苏赫里没少往宫里送金珠玉器,久而久之,刘宏对这个原本并不待见的小舅子,好感大增,言语间也透着几分亲密。

    何苗闻言一脸受宠若惊的连忙起身躬身回道“陛下,北苑大都护赵越不但收复了玄菟郡,还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迫使故国川王请降,大涨我汉室声威,令各地蛮夷知晓陛下之神武,今已经护送高句丽太子持降表抵达京师之外驻扎。”

    “哦?竟有此事?何进,为何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刘宏听完心中欢喜不已,可脸色却是一沉瞥向下首的大将军何进问道。

    何进冷眼扫过站在中央的何苗,而后不急不缓的,躬身回道“启禀陛下,赵越此番进军之事,并未向朝廷送过军报,想来是为了行军隐蔽,才没有透露消息。”

    “哼”刘宏闻言心里冷哼一声,只是点点头,不再理睬何进,转头看向张让,一脸欣慰的笑道“让父此前多次保举赵越,今日看来,让父果有识人之能,为朕举荐了一位国之栋梁,功不可没,朕赏罚分明,便封你为宜阳县侯,食邑三千户。”

    话音刚落,大殿内百官倒吸口凉气,张让闻言急忙跪倒,叩头泣道“老奴只想着为陛下分忧而已,不曾奢望过赏赐。”

    “诶,朕都说了,有功则赏,你有功于社稷,自然要重重赏赐。”刘宏摆手说道

    张让不再推辞,叩头谢恩,心里喜不自胜,简直是天上掉下个馅饼啊,一下子从乡侯升为县侯了,心中原本对赵越的记恨也冲淡了几分,暗呼此子是员福将,这次要找机会笼络他一下,尽释前嫌。

    百官中一些大臣们却从中品出了一点滋味,刘宏方一上朝便冷斥何进,重赏张让,还亲善何苗,这一系列举动,无不让众人猜到,刘宏心中是打算着废长立幼,要立刘协为太子啊,心中不禁盘算起两位皇子背后的势力和眼下的形势,日后莫要站错队伍。

    何进一脸淡然的微阖双目,静静站在武官之首,背脊却丝丝冒着冷汗,刘宏步步紧逼,心意昭然若揭,这可如何是好,眼角余光扫向心腹之人,个个愁眉苦脸,再看与自己暗中结盟的袁家二人,也是阴晴不定,似有摇摆之意,正暗自发愁之时,黄门侍郎荀攸突然站出躬身说道“陛下,高句丽虽说前来请降,但来者毕竟是一国之储君,为彰显我汉室乃礼仪之邦,臣认为应当择长皇子刘辩率朝中重臣出城迎接,同时也令赵越等有功之将,感受到陛下之隆恩。”

    荀攸修长的身子站在玉阶下,低首而立,刘宏阴沉着脸,眼光在荀攸和何进之间来回扫视,大殿内寂静一片,落针可闻。

    何进不自觉得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心脏提到嗓子眼了,荀攸这是破釜沉舟啊,也是最绝妙的死中得活之计,令何进佩服得五体投地,急忙向心腹递出眼色。

    “陛下,荀侍郎所言即是,我大汉一向威加海内,对蛮夷也是恩威并施,如今高句丽被迫请降,臣认为,当以礼相待,安抚其心,不至于降而复反。”

    “臣复议”

    “臣也复议”

    …………紧接着站出十数名大臣出班躬身拜道。

    袁隗想了想似下了决心般,也出班说道“陛下,我朝至今未立后储,天下人心不定,致使外邦觉得有机可乘,不断侵犯我大汉边境,不若此次派长皇子出城迎接,以安天下。”

    有了袁隗出头,袁逢及一些袁家门生故吏,连带着一些中立的大臣们也出班随声附和。

    刘宏见百官中竟有多达数十人支持刘辩,双手不由得有些发颤,心中大怒不已,方才的喜悦也消失无踪。

    张让急忙跪倒说道“陛下,长皇子近日偶感风寒,不若让二皇子出城迎接吧,二皇子虽幼,但打小就聪明伶俐,谈吐不凡,定不会失了陛下威仪。”

    一些董太后一支的勋贵及大汉老臣,纷纷出班力挺刘协,连何苗及其狐朋狗友也出来为刘协进言,可声势上简直不可与何进一系对比,根本原因就是刘辩是长子,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很多非何进一系的大臣也是支持刘辩的。

    何进做为刘辩的亲娘舅不便开口,而司徒杨赐是刘宏的老师,自然清楚刘宏心意,虽心中也赞同立刘辩为储,可这话却不是他能说的。

    刘宏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气的快要爆发之时,皇甫嵩突然出班说道“陛下,难得我朝有此盛事,不若让两位皇子一同出城,借此历练一番,为陛下接下高句丽太子的降表。”

    话外之意便是暗示众人,莫要再争了,干脆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看谁能接下高句丽的降表。

    刘宏闻言按下心中怒火,略一思讨,刘协自幼聪慧过人,而刘辩则显得呆板,此次出城若是刘协能顺利接下降表,正好堵住众臣之口。

    于是点头说道“义真之言甚合朕意,便着令刘辩和刘协出城迎接,替朕接下降表,带高句丽太子和赵越进殿见朕。”

    众臣闻言也知此中玄机,皆知二位皇子的性情,不禁暗暗为刘辩捏汗。

    众臣无有异议,齐齐躬身呼道“陛下圣明”

    荀攸直起身子后,眼光不自主的飘向前面的皇甫嵩,暗道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皇甫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