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大帝 > 第14章 吏部尚书请辞

第14章 吏部尚书请辞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崇祯大帝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顿了一下,杨毅开始讲他的故事:“在十多天前,我和王承恩以及几名护卫还在徐州以北连夜赶路。有一天晚上,突然暴雨来临,我们没有地方躲雨,大家就在路上跑。突然看到前面有个烂草棚,于是我们几个人就跑了草棚躲雨。在我们刚刚躲进草棚后,雨势就突然变得更大了,是那种特别大的特大暴雨。我心想运气太好了,刚刚躲进了草棚暴雨就来了,今天实在运气不错。”

    “这时候我也顾不得皇帝的身份,也顾不得这草棚有多破烂、有没有人住过、干不干净了,只要能避雨就行。然而,因为暴雨下得实在太大,这个破败的烂草棚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似乎一不注意,就要整个倒塌了似的。这时候我们所有人就齐心协力去扶住草棚的柱子,不让它倒塌。因为它要是倒了,连同我这个皇帝在内,所有的人都会变成落汤鸡!”(轻笑声)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是感慨!各位,你们说,是我们需要这草棚避雨,还是草棚需要我们来保护它不倒塌?我想,大家都明白,是我们需要这草棚!这个草棚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破在烂也是我们的家,再穷再破,也是我们的家啊!我们要爱她!不能因为她现在烂了,破了,我们就背叛她。像范文程、洪承畴这样助纣为虐、帮助满清鞑虏进攻中原,欺压汉族同胞的汉奸,人人得而诛之,大家不要学他们。”

    …………

    杨毅的演讲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听起来很像是说教,但奉天殿内却没有一个人感到无聊,所有人都听得聚精会神。因为,崇祯帝给他们讲了许多他们不曾想过的问题,改正了许多看似理所当然,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大明是所有大明子民的大明”,“爱国分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

    皇上嘴中说出来的一个一个新观点、新论断,让殿中数百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很多人心中有愧,被杨毅说得低下了头颅;也有些一向忠君爱国的,被杨毅说得热血澎湃,恨不得马上散会,将满腔热血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爱国情怀。

    当杨毅演讲完成后,殿中所有人全部心悦诚服地下跪,高呼:“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毅吩咐,朝会结束后,大家回去要尽力的宣扬忠君爱国思想,宣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要让天下官民全部振作起来,投入工作中,为将来北伐做准备。

    大朝会结束后,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各省巡抚、布政使、都指挥使等三品以上大员留下继续开小朝会,其他官员和民间代表均退朝出宫。人数一下少了大半,余下的人不到50名。

    随着四品官员和民间代表的离开,崇祯帝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等口号也迅速传扬了开去。大明朝廷战败、首都北京失陷、皇帝南逃的阴霾也迅速消散,江南各省官员百姓迅速恢复士气,积极投入工作,随时准备支援崇祯皇帝的北伐战争。

    四品以下官员和民间代表离开后,殿中留下的40多名三品以上官员才是目前南京朝廷真正的大员。其中有司礼监提督兼锦衣卫指挥使王承恩、南京兵部尚书兼五军都督府总督史可法、礼部尚书钱谦益、应天府尹凌义渠、凤阳总督马士英、泸州总兵黄得功、武昌宁南伯左良玉等,全是目前明朝尚存的中坚力量。

    其中有些人,杨毅通过查询ie资料得知,他们在原来的历史上不久就会投降清朝,当了汉奸;而有些人,则一直跟随南明朝廷抵抗清朝到战死为止。但是,现在杨毅自己都立足未稳,还不能大动干戈,去动那些未来会投降满清的官员。

    而且,这些后来投降满清的人,其中大多数其实是墙头草,并不是说将来就一定会投降清朝的那种。现在崇祯未死,而且平安抵达南京,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应该都不会轻易向敌人投降,除非崇祯帝完全抵抗不住清朝的进攻。

    因此,杨毅不想用还未发生的事来定这些人的罪,只是自己暗中加以提防罢了。

    这些大臣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杨毅都心中有数。哪些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忠臣、汉奸,哪些是能臣、庸才,杨毅都可以通过万能的ie查个一清二楚。再结合韩赞周的那份情报,江南文武百官大多数人的情况都已经被杨毅掌握清楚了。他会在掌握住南京朝廷后,再慢慢的提拔能臣、忠臣,打压汉奸、庸才,现在却不适合搞得满城风雨。

    四品以下官员都离开后,史可法第一个站出来上奏道:“启奏陛下,以前南京皇宫未有皇族居住,未设亲军都尉府。现在南京成为临时首都,陛下的行在,臣认为当尽快设立亲军都尉府,以护卫南京城以及皇宫安全。”

    杨毅点了点头,道:“皇宫安全就由王承恩统领的锦衣卫负责,南京城则从现有南京及各地军队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禁卫军,负责南京城及应天府内所有军务。原有的南京城卫军挑选禁卫军后剩下的官兵,向江北四镇调拨,加强江北防御。此事由史可法、王承恩共同负责,人数暂定为两万,直接向朕负责。”

    “遵旨!”史可法和王承恩应了一声。

    然后,年近八十,大概是在场官员中岁数最大的南京吏部尚书李良志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上奏道:“启奏陛下,微臣年岁已大,耳不聪、目不明,以往南京吏部无事可做,还可安心养老。现南京成为临时首都,吏部肩负考察、遴选、升调江南文官之重责,臣无力胜任,特此请辞!”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会员点击。】